超越质量本身的质量观
发布:2016/08/26 15:43:07,浏览:2409

质量的发展从最开始的狭义的质量观,到后来的广义的质量观;直至目前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朱兰提出的大质量的质量观。狭义的质量是指产品、工程和服务质量;广义的质量则是已经发展到过程、体系和组织全部,并延伸到全员个人技能、个人与部门工作质量、创新能力、团体精神,还包含了专业技术、财务效益、经营状况、管理思想与管理水平、行为模式与准则、法律制度与道德规范等因素;而大质量则表示客户关注的质量已经远远超出原有质量内涵,逐步扩大为流程质量、环境质量、经济运行质量、经济增长质量、教育质量、生活质量、人员质量和企业社会责任等质量管理范畴。

而我们今天提出超越质量的质量观,则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理解我们对质量的观点。我们从质量的标准、质量管理的范围、质量管理的目的及实现质量的方法来理解“超越质量”。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国际质量体系标准ISO9000:2008中,将质量定义为:一组固有的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从这个定义中我们看出,质量的标准应该是:满足标准的程度,因此质量的标准就是等同于客户的满意程度。质量标准已经不同于之前我们理解的等同于图纸、测试标准。满足图纸、测试标准只是满足客户满意程度的的一部分,但在更多的时候,并不能代表全部的客户满意。因此质量标准应等同于客户满意程度。

质量管理的目的有很多方面,提升产品的质量、降低不良率、处理客户的投诉、发现异常等等。但是所有的这些工作最终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为最终的客户服务。更明确点就是为最终的客户的满意程度服务。质量管理的目的并非就是提升质量和一味着做最好的质量,质量管理的目的就是提供合适的质量特性来达到目标客户的满意。

质量管理的范围已经从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和过程质量发展到“大质量”上所提到的环境质量、经济运行质量、经济增长质量、教育质量、生活质量、人员质量和企业社会责任等质量管理范畴。从质量管理的范围的发展来看,进一步的延伸可以认为:质量管理的范围就是管理所有可能的一切来保证能够达到最终的客户满意。

如何通过我们的质量管理工作来达到客户满意度,这需要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来进行。纵向就是从供应链的角度出发,每个供应链有最终的客户,也有许多中间的客户。我们首先要明确这些客户的满足度是哪些方面,其次是将这些满足度的指标在供应链上进行分配,让每个供应链上的执行者都承担相应的满足最终和中间客户的满意度的责任。在将这些满足度的指标向整条供应链进行分配时,要遵循几个原则:第一是这些满意度的指标尽可能的向供应链的最前端进行分配;第二是要明确出供应链上的哪些点承担哪些满足度指标可以达到最大的效益化;第三是要最大化的满足:无论供应链上的那个点出现了不能满足客户满意度的情况,将无法继续传递到下一个节点。

从横向方面来考虑,当供应链上的任何节点分配到承担相应的满足客户满意度的部分责任后,先要进行有效分析,分析的目的就是找出任何可能会影响可以满意度的一切因素。分析完成后,要制定措施进行控制,措施的三个原则:适应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上述就是我们提出的超越质量本身的质量观思维,我们需要有这样的思维才可能真正实施质量管理的工作。

Copyright (c) 2011-2012 www.jsq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省质量协会 版权所有
主办:江苏省质量协会 地址:南京市石鼓路227号
联系电话:025-83206176 E-mail:jszlw2012#126.com(把#换成@)
苏ICP备11031680号-2 总访问:59242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