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海外拓土一家国内“骗补”
深圳两家新能源汽车厂商的不同做法引热议
9月8日,财政部公布对2013~2015年度新能源汽车企业违法骗取和违规谋取财政补贴的检查情况,曝光了5个典型案例。其中一例是深圳五洲龙汽车有限公司申报2015年度中央财政补助资金的新能源汽车中。该公司有154辆车截至2015年仍未完工,但在2015年提前办理机动车行驶证,多申报中央财政补助资金5574万元。这起案例的处理措施是:追回深圳五洲龙获取的中央财政补助资金,按问题金额的50%处以罚款,取消其2016年中央财政补贴资格。
这让记者想起了另一则新闻。今年8月29日,比亚迪宣布将同英国知名的城市大巴和旅行大巴制造商亚历山大·丹尼斯有限公司(ADL)联合,为伦敦的公交公司生产零排放电动公交大巴,共51台,总价值1900万英镑。
同属深圳新能源汽车产业大家庭成员,两家公司的新闻影响截然相反,一家是身陷“骗补”事件,一家在老牌汽车工业国家开疆拓土。
“从目前来看,控股五洲龙的上市公司,去年的财报是直接将未完工的汽车当做销售业绩。如今‘骗补’已经曝光了,这家上市公司急于撇清干系,才发布了‘事件对公司无不利影响’的申明。”有证券业内人士分析说,“骗补”事件肯定会对行业有影响,重则可能动摇投资者长期持有新能源汽车股的信心。
记者走访了位于坪山新区的比亚迪电动汽车总部及其他几家新能源汽车企业。比亚迪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告诉记者,比亚迪从电池、电机、电控、到车身、轮胎几乎都有涉及,而且采取的是自主研发、自己生产的封闭模式;当然一些比较薄弱的环节也会采取同国外大品牌制造商合作,比如与戴姆勒牵手生产电动汽车的底盘,但销售用的是比亚迪品牌和渠道。
此前,比亚迪纯电动大巴已在日本京都、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公交系统上路行驶。2015年10月,公司创始人王传福同英国ADL签署了一份价值6.6亿英镑的纯电动汽车合同。
采访中,记者观察到深圳的沃特玛、巴斯巴、新宙邦等企业都是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佼佼者。他们生产、研发均采取开放的模式,成立诸如沃特玛创新联盟、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等开放研发平台,带动数百家企业共同增强自身质量管理,主导或参与行业的国际标准、国内标准的制定,共享平台优势,分享市场发展的前景。
值得一提的是,沃特玛在参与全国其他地区的招商引资、交通工具项目时,明确表示不需要当地政府给予优惠政策。地方政府需要保证的是,允许沃特玛带自身配套厂商参与项目。“我们不挤占当地的资源,大部分当地厂商就是沃特玛创新联盟的一员”,沃特玛电池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说,国家4部委(工信部、科技部、财政部、发改委)都对这一产业发展模式表示肯定和赞许。
这些公司与比亚迪,两种模式,一样的责任,即用核心技术打动世界各国政府、厂商和消费者,用高质量产品和优异服务支撑起深圳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天空。
2015年,深圳新能源汽车产业总产值达到500亿元,各项税收收入达100亿元,累计售出3万辆,是中国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
设想一下,如果深圳其他企业都这样给产业“灌水”,那么不出几年,深圳新能源汽车产业就“沉没”了。同时,“骗补”事件最大的受害者是消费者。连主管的国家部委都敢骗,消费者有何理由安心选购这些企业的汽车?
然而,截至财政部通报至今,深圳市、区两级相关的监管部门仍未表态或采取相应配合措施加强监管,显得“反应迟钝”。
有专家表示,5年后深圳新能源汽车产值或超过2000亿元。政府监管部门、行业协会、企业联盟都要行动起来,为这个新能源汽车大时代的到来做好准备。深圳新能源汽车企业应该抓住国家“一带一路”对外开放战略、深圳东进战略,以高度社会责任感、优异的技术和服务,一面夯实国内消费市场,另一面抢占国外市场份额,争取将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推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