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与品牌齐飞 质量与效益共舞
发布:2016/11/22 16:20:46,浏览:506

成都高新区率先实现从速度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发展转变

http://www.cqn.com.cn/zgzlb/img/attachement/jpg/site2/20161122/IMG4437e68448364297774695.jpg

近日,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成都)建设启动仪式在成都高新区举行。作为西部首个启动建设的标准创新基地,该基地将为高新区“双创大引领““产业大智造”等七大行动计划提供强有力的标准技术支撑,进一步助力成都产业攀升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从追求速度到追求质量,成都高新区用这样一组数据展示出新常态下率先提质升位、率先转型升级后的勃勃生机:用占全省万分之2.7的面积,贡献了全省百分之4.2的产业增加值;每公顷平均产值达到7500万元、每公顷平均税收300万元,实现企业效益全国第一、可持续发展能力全国第二……用更少的资源、更少的能源、更少的环境代价,去实现更有质量、更有效益、更可持续的发展,这是高新区正在积极探索并躬身实践的科学发展路径。

  作为国家重点打造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高新区近年来确定了“标准立区、品牌兴区、质量强区、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着力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率先实现经济结构的转型和增长动力的转换,保持了经济中高速增长,并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

  标准引领转型升级

  置身于广褒太空里的中国“天眼”,如何在标准创新的魔力下走进寻常百姓家?位于高新区的振芯科技正在演绎着这样的故事。

  通过高新区在全国率先实施的军标民标融合行动,振芯科技在参与“北斗卫星”等军民两用技术项目中,坚持军标民标相得益彰相互融合的标准运作模式,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转化成标准,并积极实施军民标准通用化,陆续开发出用于船载、车载、野外勘测的北斗应急终端,以及定位手表、4G BDephone等民用北斗产品,为打通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和军民深度融合创新两个通道提供了积极探索和有益实践。

  振芯效应,只是高新区大力实施标准创新战略推动园区经济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作为全国首批以技术创新为核心内容、以标准创新为重要支撑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示范区,高新区近年来积极开展“科研标准产业同步、标准知识产权互促、军标民标融合、联盟标准孵化”四大行动,打造出硅宝科技、中光高科、振芯科技、迈普通信、九洲电子等一大批依靠标准创新实现产业升级的领军企业,打破了国际垄断,振兴了民族工业。目前,高新区累计制修订国际标准13项,占全省90%,国家标准151项、行业标准195项、地方标准28项,占全市1/3,拥有TC/SC/WG工作机构共40个,囊括成都市政府首届标准创新贡献奖一等奖两个、中国首个RFID标准创新贡献奖,涌现出中国标准化榜样人物、中国标准化十佳管理者等一批国内标准化领军人物,首创了标准增信融资、军民标准融合发展等3项全国第一和9项全省第一的标准创新成果,成为省质监局和省科技厅联合认定的全省首个也是唯一一个技术标准研发基地。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标准竞争已经成为比产品竞争、品牌竞争层次更深、技术水平更高的竞争。”高新区党工委书记范毅多次强调,产业发展是高新区的生命线,标准创新是高新区的竞争力。为此,高新区先后投入标准资助等各类专项经费近亿元,不断加大标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力度,为高新区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高新造”产品走出国门、推进城市业态高端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729日,高新区正式启动建设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并承担基地建设的起步区、核心区、引领区。作为西部首个标准创新基地,高新区将围绕打造国家标准化改革创新“试验田”和成都产业技术创新“新引擎”的建设目标,以高新标准“走出去”推动高新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产品、服务和品牌“走出去”,进一步助力成都产业攀升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创新创业中心和西部经济中心。

  品牌铸就发展优势

  近年来,随着英特尔、德州仪器、富士康、联发科、京东方、华为等一大批电子信息产业巨头纷纷落户、集聚发展,高新区形成了由IC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及配套项目组成、较为完整的集成电路产业链。2012年,高新区被质检总局批准筹建全国首个微电子技术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吹响了以品牌示范推动世界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建设的冲锋号。

  在品牌培育过程中,高新区坚持“培育一批、储备一批、成熟一批、发展一批”的长效发展模式,形成了一个争创市级、省级、国家级品牌的梯次培育计划。同时,高新区还制定了一系列配套奖励政策,对荣获中国质量奖、中国名牌产品、四川质量奖、四川名牌产品等企业进行公开表彰,极大地提高了企业争创名牌的信心和动力。

  如今,随着知名品牌示范区建设的不断深入,一大批名牌企业从高新区这块“品牌沃土”上脱颖而出并走出国门,提升了中国产品在全球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通威股份荣获中国质量领域最高荣誉——第二届中国质量奖提名奖,是四川民营企业中唯一一家获此殊荣的企业,在东南亚等国成为行业最强势品牌之一;迈普路由器用3年时间成功争创中国名牌,期间该公司产品销量不仅占据全国半壁江山,还成功打入全球采购范围和IT采购目录;今年8月,优途科技发布全球首款智能掌上超声检测仪并正式投入医学应用,其多项指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截至目前,高新区共拥有中国质量奖提名奖1个、中国名牌产品5个、四川名牌产品58个。

  在重点培育“单打冠军”的同时,高新区也积极向着“团体冠军”发起冲击,沿着“品牌产品—品牌企业—品牌区域”的品牌升级路线图,高新区着力打响“成都高新”的金字招牌。在2015年中国品牌价值评价活动中,高新区品牌价值达到577.2亿元,位列全国品牌示范区第三、国家级高新区第一。“对一个区域来讲,品牌是美誉度,是竞争力。我们坚持把品牌发展战略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着眼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制定更加积极的品牌发展规划,促进资本向品牌集中、技术向品牌集成、人才向品牌集聚。”范毅表示。

  质量提升供给水平

  跑步的时候把手机戴在手腕上,出门逛街时像折纸巾一样把平板电脑折起来放衣服口袋,搬家的时候把电视机像画一样卷起来……随着京东方在高新区投建的第6AMOLED生产线明年正式投产后,以上这些代表当今世界前沿科技的产品和应用将逐一面世。

  曾被习近平总书记称为“供给侧改革成功案例”的京东方,无疑是高新区以质量创新推动供给侧改革的生动注脚。2015年成都京东方在高新区的投资总额已达465亿元。第6AMOLED生产线投产后,成都京东方将成为继韩国三星之后全球第二家掌握柔性显示技术,并有能力实现量产的企业。

  快速发展的背后,是京东方始终“视质量为生命”的不变初心。目前,该公司有近1/4员工直接从事质量控制、质量检测和售后服务工作,客户满意度达到92%以上,产品直行率达98%,成为行业中当之无愧的“领头羊”。

  京东方的投资信心和转型动力,正是得益于高新区全方位搭建的以质量为先的创新生态圈。近年来,作为西部首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高新区积极开展创新政策先行先试,大力提升质量供给水平,激发各类创新主体活力,着力研发和转化国际领先的科技成果,打造出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型企业,逐步提升高新区在全球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中的地位。

  从“高新制造”迈向“高新智造”,离不开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为此,高新区加快建设一批基于技术研发、设计、测试等关键环节的公共技术研发平台:携手中检集团打造统一开放、高端高效的综合性、专业性、国际化检测认证基地,逐步构建起“一个标准、一次检测、全球通行”的高端产业检测认证体系;建成西部唯一的无线通讯测试公共技术平台——成都摩尔联合实验室……目前,高新区正加快建设国家移动互联网监督检验中心等一批国检中心,全面完善全产业链技术支撑服务体系,为高新区“十三五”期间打造5个以上新千亿产业集群搭载强大动力引擎。

  将标准、品牌等无形价值转化成有形资产,进而成为金融机构青睐的“香饽饽”,让众多创新创业型科技中小企业得以搭乘“资本快车”实现产业转型升级,这是高新区提升质量供给水平的又一个创新之举。近年来,高新区充分发挥机制体制优势,不断加大政策、资金引导力度,并联手金融机构主动创新服务模式,率先把标准、品牌、专利等企业自主创新元素混合质押融资纳入科技金融试点先行先试。截至目前,高新区通过全国首创的标准融资征信制度,帮助39家企业融资近2.5亿元,推动27家企业成功上市,上市企业数量在国家级高新区中排名第三。

  824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消费品标准和质量提升规划》,标准融资征信制度作为引导和鼓励企业标准和质量提升的第二项激励性措施被正式列入国家《消费品标准和质量提升规划》。在推动“品质革命”的道路上,高新区用创新实践不断贡献着“基层智慧”。

  依靠以技术、标准、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新优势,高新区成为众多国际知名企业抢滩布局的产业高地。719日,西门子与高新区签约,该公司全球数字化工厂在成都率先升级,以其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全球领先优势,助推“工业4.0”与“成都制造2025”融合发展;93日,由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得主理查·罗伯茨和杰克·邵斯达克教授共同出任首席科学家的新蜀肿瘤国际标准生物治疗中心实验室正式落户高新区,填补西部地区肿瘤精准医疗技术的产业化空白……目前,高新区已集聚150余家世界500强和国际知名企业。智能制造、未来产业、诺奖得主,这些关键词的背后,彰显着高新区坚持质量引领、创新驱动,高起点培育发展新动能的供给侧改革思路。

  坚持质量发展,既要注重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也要注重民生与民利的共享发展。近年来,高新区着力围绕民生领域加强质量供给,补足发展短板。按照“大城市、细管理”要求,高新区坚持开发建设与生态保护并重,鼓励企业节能减排与环境治理,打造水体洁净、空气清新、土壤安全的绿色园区,率先实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高新区还不断增加公共服务供给,提高教育医疗质量,促进就业创业,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质量获得感”,让全社会分享到更多的“质量红利”。

  在供给侧改革的赛道上,高新区不仅跑出了速度,更跑出了质量。2015年,高新区工业总产值达到3085亿元,成为四川省首个工业总产值突破3000亿的工业园区,规模在全国国家级高新区中位居前列。今年上半年,高新区GDP总额达到630.39亿元,继续呈现“标准与品牌齐飞、质量与效益共舞”的良好发展态势。

  质量发展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在“打造万亿产业园区、建成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建成全面创新改革核心引领区”的目标驱使下,高新区已经有了更宏大的质量蓝图:到2020年,高新区要实现全口径产业总产值10000亿元,聚集科技企业10000家,培育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型大企业大集团50家以上,重点建设一批基于技术研发、设计、测试等关键环节的公共技术平台,总数达到100家,制定国际、国家行业标准和团体标准1000项。

Copyright (c) 2011-2012 www.jsq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省质量协会 版权所有
主办:江苏省质量协会 地址:南京市石鼓路227号
联系电话:025-83206176 E-mail:jszlw2012#126.com(把#换成@)
苏ICP备11031680号-2 总访问:59030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