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媒体调查发现,市面上所见标称“儿童牛奶”的奶制品,价格大都比普通牛奶高出许多,原因是这种牛奶中添加了一些所谓“适合儿童成长发育的营养成分”。然而,业内人士表示,这些儿童牛奶不见得就如厂家宣称的那么好,它们并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纯牛奶,只能说是调制乳品。
事实上,厂家之所以在牛奶中添加糖和香精等,只是抓住儿童喜欢甜味的特点,用来增加口感而已。医学和营养学专家认为,目前我国儿童的肥胖率呈上升趋势,因此孩子长期喝含有大量糖分的儿童牛奶并不是一件值得提倡的事。除含糖外,儿童牛奶中的添加剂对孩子的成长发育也有一定影响,有可能造成孩子食欲降低、厌食等症状。至于添加的其他“营养成分”,其效用目前仍未得到证实。给孩子补充营养,最好的办法是喝普通的纯牛奶和多吃蔬菜水果。
显然,所谓“儿童牛奶”多是企业的营销噱头。
企业乱添加会给消费者带来健康麻烦,同样也会给自身经营发展带来麻烦。有这样一个案例:一位消费者在超市购买了几袋某品牌酱牛肉,发现该产品外包装配料表中显示含有食品添加剂焦糖色。他查阅产品标准号对应的国家标准GB/T23586-2009《酱卤肉制品》,了解到这种添加剂的使用范围不包括酱卤肉制品。因此,他认为其购买的酱牛肉产品属于滥用食品添加剂的不安全食品,将超市诉至法院,请求判令超市退还货款,并进行10倍赔偿。法院经审理,支持了消费者的请求。
这一案例提醒食品生产企业和商家,食品安全无小事,一定要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不能违法滥用食品添加剂,否则就要为此付出代价。当然,商家给消费者找麻烦,消费者也不要怕麻烦,应该像上述这位消费者一样勇于并善于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
在使用添加剂这事上,乱添加就是给食品安全添麻烦,若因此受到惩处,实属自讨苦吃,也是自作自受。若再涉及法律条款,那苦头就更大了。
近日杭州市市场监管局公布了18家食品安全违法企业黑名单,其中有4家餐饮店非法使用了罂粟壳、罂粟粉等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按照我国法律以及最高法、最高检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这些餐饮店涉嫌构成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根据处罚结果,相关的涉事餐饮店以及负责人均受到刑事处分和经济处罚。其他有问题的店也被移送公安机关进行刑事犯罪侦查。
这样的食品安全违法案例再次警示我们,在食品添加剂问题上马虎不得。在近日召开的第14届中国食品安全年会论坛上,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刘兆彬指出,当下食品安全最突出的问题是各类添加剂的滥用,国家对添加剂的生产、准入、使用存在部分执法不到位的情况,要想做到食品安全,必须严控添加剂的使用。
政府要加强对添加剂生产使用的管控,相关企业也要打起精神来,在添加剂生产使用上要倍加小心,一定要杜绝乱添加行为,以免在给社会添乱的同时,也乱了企业方寸,毁了自家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