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期间,一则有关工行出售的金条涉嫌掺假的微博引发网友热议。
事件回放
网友发帖称,市面上部分金条用铱或钨掺假
“JASON冯小缺”是一位加V认证的新浪微博网友,认证身份为某科技公司的副总。因此,当他援引凤凰网相关报道称“现在的假货仿品太多,
该名网友还跟进微博称,有人拿着工行销售的
有意思的是,该微博引发大讨论之后,报道中所提到的事发所在地——南京,该城市的五家权威贵金属鉴定机构均表示,从未出具过工行金条掺假报告。
记者注意到,该报道中并未有任何权威机构发布鉴定报告显示“40%”这一数据,而且相关案例均来自所谓的“某论坛”,原帖也尚未标明出处,可信度大打折扣。
工行回应
纯属不实之言,不排除恶意造谣之嫌
看到该微博后,记者第一时间联系工行浙江省分行和杭州市分行的相关负责人,他们均表示目前虽然尚未接到总行关于黄金掺假辟谣的通知和文件,但工行自有和代销的黄金都有严格的质检程序,而且均可回购,出现掺假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杭州地区也没有接到过客户关于我行出售金条掺假的投诉,总行曾致电发帖网友问其购买和鉴定金条的相关细节,那名网友只说是听朋友说起,而自己也只是看到媒体报道才发博的。”
“这纯属不实之言,也不排除恶意造谣的嫌疑。”工行贵金属业务部新闻发言人施旭东回应。据工行方面介绍,在原料环节,工行的黄金原料符合上海黄金交易所的交仓标准,并统一出库;在生产加工环节,工行从上海黄金交易所指定的可提供标准金条的生产企业中选择信誉度高、质量控制良好的大型精炼加工企业进行生产,加工企业均获伦敦金银市场协会“可提供标准金锭企业”合格证书,具有良好的信用标准。
专家建议
正规场所,索要证明,购买黄金不必过于紧张
记者走访了解到,微博上盛传的“中国40%的黄金制品用铱或钨掺假”的数据显然并不可靠。
据贵金属检测机构的专业人士介绍,一些小企业、小作坊在黄金制品中掺杂铱或钨的现象虽不能完全排除,但目前的检测技术也让这些不法商贩难以得逞,不过肯定达不到“40%”的比例。而历年抽查结果显示,也并未有大的知名品牌的黄金制品掺假。
“黄金制品造假的成本很高,且风险很大,尤其对于银行来说,不管是自有的还是代销的,都有一套严格的流程进行监控。”农行某支行一位负责贵金属业务的员工这样表示。
工行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责成加工企业对整个生产环节执行最为严格的质量控制;在售前、售中环节,对每个批次的生产金条进行随机抽检,抽样产品全部送经国家计量认证、国家审查认可、国家实验室认可的第三方权威检测机构进行检测,历年检测结果均符合标准。同时,对已售产品,如果出现因产品成色或重量等原因引起客户投诉,一旦投诉产品经质检机构和工行确认为不合格产品,可根据客户意愿,对投诉产品作换货或退货处理,并对已售黄金承诺回购。
专家建议消费者今后购买黄金不必太过紧张,尽量选购银行、大企业生产的黄金制品,在正规销售场所购买,并索要质量证书等相关证明。
服务指南
只要掌握方法,在家你也可以自己辨别黄金真伪
虽然这则发酵的黄金掺假传闻,正在以“不实”为结尾收拢事态发展的帷幕,但此事发生正值黄金周期间金条销量大涨,国际金价也逼近1800美元/盎司的高点,这样的传闻让不少想投身金市的人有点惶恐。如果不寻找权威机构鉴定,对于买回家的黄金,自己能辨别真假吗?记者特意走访了专业人士,他们也给出了一些小窍门,你不妨对照尝试。
方法一,可以用料剪将金条或金首饰剪断,用放大镜观察其切面,如果看到有白色亮点,由于黄金和铱无法融合在一起,则表示该黄金中掺有铱。
方法二,先用天平测量一块纯金条的重量,接着把金条放入量杯,倒水淹没金条。再把被检测的金条放入量杯,观察水的刻度是上升还是下降,只要发生变化,即说明该金条不是纯金。但如果是金首饰,此法就不适用,因为金饰品里面有空气。
方法三,把金条或金首饰放在火上烧一会,观察其变化。由于铱会与空气中的氧气结合发生氧化反应,故纯度不够的金条会变灰;而纯金经过火烤后颜色会红得发亮。不过,此法对首饰可能有一定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