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导产业科技创新势头强劲
4月16日,恒瑞医药披露企业一季报,今年一季度恒瑞医药实现营业收入49.67亿元,同比增长28.77%;净利润11.93亿元,同比增长25.61%。在行业重压下,恒瑞医药凭借创新药和创新药放量,保持了较好的增长势头。
如今,国内外经济形势依旧严峻,连云港主导产业却凭借着多年积累的创新,站稳了发展的脚步。今年,我市新医药、新材料表现都比较突出,而装备制造领域凭借独家产品也实现了国外市场的突围。江苏省社科院研究员田伯平表示,当前,经济形势依旧严峻,区域经济要想保持稳步增长,关键就是提高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其中创新是最核心的竞争力。连云港首季保持稳步向好的经济质态,其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一批创新企业支撑区域主导产业增长。连云港用地方实践践行了“创新是后发地区实现先至的驱动力”。
连云港创新的态度不仅表现在新医药、新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中,还表现在对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中。1月29日,清华大学化工系党委书记王铁峰教授一行来到我市石化产业龙头企业———盛虹石化参观。双方就未来的合作展开了深入交流。盛虹全产业链耦合发展的模式让清华大学的教授们感叹连云港石化产业的未雨绸缪。其实,盛虹石化不仅对产业链精雕细琢,而且非常重视研发。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企业常年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超3%,高于行业均值。这有助于企业能够有效对抗行业周期风险。
今天创新正在成为港城经济的推进器,成为港城发展的驱动力。正如同康缘药业董事长肖伟多次强调的,“企业不创新就没有生存的能力,不能生存的企业必然被时代淘汰。因此,康缘药业必须将创新融入企业骨血中,我们也确实是这样做的。”
创新平台更加夯实
“我们借助于高新区的平台,实现了创新和资本的出色融合。”在高新区科创城莫纳生物,笔者听企业负责人张坤晓讲述了一个企业因为创新沃土实现腾飞的故事。作为港城培育起来的本土生物企业,莫纳生物的前身脂立方曾经在创立之初收到市发改委和财政局联合资金支持。在发展的过程中,企业也收到了来自科技、工信等经济服务部门的支持。在企业发展的关键阶段,高新区帮助企业牵手了莫纳集团,让企业实现了新的腾飞。
如今,越来越多的县区负责人意识到创新的重要性,也愿意培植创新土壤。4月24日,海州区在全市范围内第一次推出了“周三科技服务日”活动,12个校企、园区人才、项目合作协议在会上成功签约。海州区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些项目对于破解企业技术难题、加快企业技术和管理创新将产生巨大促进作用。而笔者更加关注淮海工学院的加入。因为在这次活动中,淮海工学院将自己的技术专家搬到企业面前,让专家和企业一对一零距离对话。这样的对话会在海州已经成为常态动作。
创新,还是创新。随着越来越多的县区重视创新,创新正在被越来越多企业认同。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专家也提醒各县区要坐实创新平台,让创新沃土更加厚实。当前,连云港本地聚集的创新资源并不多,这就要求连云港必须要通过外引内联和联合培养的方式,让更多的创新资源在这里集聚,从而推动区域经济实现新旧动能转换,让港城经济增长具有更强动力。
幸运的是这样的情况正在改善。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我市已经构建了市、县(区)以及工业园多级创新平台载体,其中大部分的园区均建有孵化器,多数园区建设了个性化的产业创新平台,其中有些园区还有国家级的科研中心。这都将成为连云港经济“加油站”。
绿色发展成为新共识
市委党校经济教研室主任卢山表示,“今天我们发展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就要求我们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其实这样的要求,是对整个连云港市的共性要求。发展为人民,人们才能为城市发展大局贡献心力。
近日,笔者在两灌化工园区采访时发现,一些厂区竖起了PM2.5和厂界VOCs监控系统牌。企业实时的环保数据可以瞬间读取。而这些数据实时更新到环保监控平台。过去,化工园区有味道,被行业内称为有“无组织废气”。这种气体出现的原因非常多元,但严重影响了人们对化工园区的观感。为了彻底治理这些废气,我市要求园区企业必须装上环保监控设备,让“无组织废气”可以追根溯源。
不仅园区对环保下真功夫,我市的企业也逐步树立绿色发展的理念。斯尔邦石化就是其中的典范企业。企业负责人介绍,他们投资建设的甲基丙烯酸甲酯项目和废酸回收项目,实现了三套联合装置的产品和副产物的综合利用以及环保零排放,同时,每年可新增销售收入超10亿元。
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区域经济发展以绿色为底色,城市经济驱动力才能可持续,才能更加保持区域发展的“定力”。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2019年首季成绩单已经公布,港城大笔写出“高质量的首季成绩单”,港城这艘发展的巨轮也在高质量的征程中平稳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