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15日,盐城推出在全市公办中小学开展课后服务、学生在校集中就餐、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教室装配空调等四项教育惠民工程,这是盐城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顺应学生和家长期盼的务实之举,也是近年来盐城推进教育综合改革、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可贵实践。
物不因不生,不革不成,惟改革创新者胜。近年来,盐城始终把改革作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关键一招,在资源供给、提高质量、惠民利民各方面精准施策、靶向发力,为盐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走在苏中苏北前列提供有力支持。
接轨上海教育,引入源头活水
作为长三角城市群重要成员之一,盐城抢抓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机遇,坚定走好“两海两绿”路径,按照《长三角地区教育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明确的路线图和时间表,与上海及长三角城市开展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教育合作交流,导入先进教育理念、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开展多元教育合作,为盐城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盐城市委、市政府专门出台高层次教育人才引进和对外合作办学政策,市、县两级教育行政部门制定接轨上海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和工作方案,与上海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建立常态化联系沟通机制,全市100多所中小学幼儿园及职业学校与上海知名学校结为友好学校。驻盐高等院校与上海、南京、苏锡常及浙江等地的30余所高校、100多家科研院所建立合作交流关系。
着眼适应新时代对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要求,盐城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积极学习上海等地先进的教育理念、办学管理和队伍建设经验,每年派出中小学教师校长1200多人次到上海、浙江及南京、苏州、无锡等地知名中小学、师范院校跟岗学习或接受专题培训,教师队伍综合素质持续提升。同时,邀请上海等地知名基础教育专家、学者和名校长到盐城传经送宝,为全市30多所中小学幼儿园“植入”先进的管理经验、课程理念和学校文化,一大批中小学幼儿园的内涵品质实现质的飞跃。
近几年,盐城市主城区先后引进南师大盐城实验学校、华师大盐城附属学校等直办型优质学校,盐城中小学和上海等地的结对友好学校、联盟学校常态化开展互动互访。50多名来自上海等地的名师和专家,以全职或柔性的方式加盟盐城教育。全市26所中职学校和12个产教联盟,在教育教学、课程开发、实验实训、就业创业等方面与上海等地200余家知名职业院校、龙头企业和高水平科研院所建立合作联系。驻盐高校围绕办学特色、地方产业和人才需求,与长三角城市群地区的高校及科研院所,在机械制造、海洋经济、生物医药、农业开发、智能家居、跨境电商等多个门类开展合作项目500余项,取得各类研究成果和专利成果2000多个。
办好惠民实事,彰显教育担当
教育关乎千家万户福祉。盐城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推出硬招实举,大力实施四项教育惠民工程,为广大学生和家长解决了难事烦事、解除了后顾之忧,真正做到让教育改革的红利为市民群众和全社会所共享。
中小学生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下午放学后存有家长按时接送难、安全管护难、学业辅导和个性发展难,是盐城不少家长普遍感到的“头疼事”。盐城把中小学课后服务列为四项教育惠民工程之首,全市公办中小学课后服务的大门,向所有正常放学后有需求的小学、初中学生敞开,学校提供集中完成作业、参加社团活动、自主阅读交流、组织专题教育活动以及其他根据学校特色开展的活动等服务内容,不少学校结合学生学习活动需求,开发建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程体系,深受学生喜爱。课后服务坚持“学生自愿”的原则,小学、初中课后服务一般从周一至周五下午放学后开始。目前盐城全市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学校参与率达95.38%,学生参与率达81.06%,教师参与率达83.19%。为切实保障课后服务工作开展,盐城各地建立中小学校课后服务经费保障机制,除省规定的收费项目外,其余课后服务一律不收费,由财政予以安排,列入当地年度财政预算。
针对全市公办中小学校学生在校集中就餐服务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学校食堂配建规模、供餐能力及服务水平与学生需求尚不完全匹配,不少学生和家长选择“校外代伙”存在卫生安全隐患的问题,盐城坚持“以生为本”,打出“组合拳”——加快改善学校食堂设施条件、积极构建学校为主供餐体系、全面加强校内集中就餐服务、依法加强校外代伙场所管理,各地以自办食堂供餐为首选、企业配餐为补充的方式来解决学生就餐需求,科学合理制定伙食标准和收费价格,严格规范大宗食材采购管理,保证食材安全,有效降低成本,做到“让伙食费一分不少地吃到学生嘴里”。今年以来,盐城各地安排投入1.84亿元,规划新建、改扩建56所学校食堂,预计增加30816个餐位,食堂供餐保障能力将得到显著提升。
盐城注重发挥各级各类学校体育运动场地(馆)及配套设施较为齐备的优势,推动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扩大公共健身资源供给,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健身需求,并为创建“国家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助力,各地围绕群众实际需求,因地因校制宜推进学校体育设施改造提升,市、县两级财政根据学校隶属关系,对所辖学校给予改造经费补贴和运营经费奖励。截至目前,全市已开放学校324所,累积完成投资4124.7万元,市民群众到学校锻炼达百万人次。
盐城地处淮河以南最北端,冬季偏冷、夏季偏热,基于冬季保温和夏季防暑的客观需要,为全市中小学校教室及主要功能室装配空调,一直是广大学生和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据教室空间大小、功能需求和学段特点等因素,盐城“一校一案”合理确定空调配置数量和标准,做好电力扩容和线路改造,组建招标采购联合体统一组织招标采购,据了解,截至8月底,全市已完成安装空调32081台,新学期,盐城中小学生将在学校享受到空调带来的清凉。
优化资源布局,激发教育活力
从“有学上”“好上学”,到“上好学”“有优教”,盐城坚持统筹全局、顺应民意、破立结合,以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组合式改革举措推动教育布局调整和资源优化,为教育高质量发展铺平道路,让人民群众有了实实在在的教育获得感。
按照国家、省关于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部署要求,盐城对主城区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实施三项调整优化任务。一是调整区属公办普通高中管理体制,将8所区属公办普通高中调整为市集中统一举办管理。二是调整市直部分普通高中学校布局,对部分市直完全中学实行初高中分设,并整合资源组建一批新的普通高中和初级中学。三是优化部分中职学校资源配置,将区属职业学校调整由市举办管理,并合理整合部分小规模职教资源,新组建专业优势明显、综合竞争力强的职业学校。
盐城市教育部门有关负责同志介绍,主城区普通高中和职业学校调整优化,有利于统一配置教育资源,推动标准化办学,提升城市教育公共服务功能,更好满足主城区乃至全市人民群众“上好学”需求。有利于统一招生政策,顺应群众意愿,引导生源在区域内合理流动,扩大学生升学选择空间。有利于统一办学管理,更好落实上级部署要求,加强教育教学组织,规范办学行为,营造竞合生态,统筹保障教职工待遇,促进主城区教育高质量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和满意度。
落实全面从严,营造清朗生态
盐城市教育部门坚持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强化师德考核,规范履约管理。严格执行全市中小学校岗位聘用规定,规范学校岗位聘用合同管理,完善诚信承诺和失信惩戒机制。严肃执纪问责,清朗教育生态,建立健全师德负面清单制度,严格执行《盐城市中小学在职教师违规补课认定处理办法》,常态化开展在职教师有偿家教和违规补课明察暗访行动,查处失德失范行为。建立追责问责制度,层层压实管教治教责任。
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从严治教主体责任,对照省、市委巡视巡察反馈意见45项具体问题,制定实施《全市教育系统开展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工作实施方案》和《全市教育系统开展正风肃纪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列出问题清单,实行整改销号制度,向社会公示,接受群众监督。认真剖析全市教育系统违纪违法案件,对教育系统违纪违法案件量、“两长”违纪违法案件量较高的县(区)下发《监督意见书》,释放全面从严强烈信号。深入开展义务教育学校办学行为专项治理,建立办学行为定期检查通报制度,全市累计排查出课程开设不齐全、作息时间表“两张皮”、公开学生成绩与排名、学生在校时间过长等4方面违规办学行为及安全隐患问题2233处,已完成整改2121处,限时整改112处。
截至目前,全市共排查学科类培训机构1842家,其中无问题机构73家,关停或取缔1458家,整改完成后继续经营311家,录入全国(江苏)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机构管理服务平台1926家,全市校外培训机构规范管理的长效机制初步建立,专项治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新时代,盐城教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宝贵机遇期,正以前所未有的改革勇气、卓有成效的改革举措,在促进公平、提高质量、办好人民满意高质量教育的新征程中,谱写新的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