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老工业基地擎起高质量发展大旗
发布:2019/11/12 08:51:23,浏览:917

235个总投资1704.5亿元的项目,375位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参会嘉宾——9月16日,2019中国徐州第22届投资洽谈会如约而至,大批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的现代产业代表性企业落户徐州,为老工业基地转型发展增添新动能。

这些项目中,装备与智能制造、新能源、集成电路与ICT、生物医药和大健康四大新兴主导产业项目有113个,包括宝能科技园及区域总部、明发集团矿山智能装备产业园、蒂森克虏伯3-6米大兆瓦风电回转支承生产线项目、台湾大世界高科技电子油墨项目、铠铂能源科技项目等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项目。

强创新,助推新旧动能转换

目光回到本世纪初,徐州煤炭资源日趋枯竭,“以煤兴市”难以为继。与此同时,一些传统产业在新一轮市场竞争中风光不再,徐州站在了转型发展的历史关口。

“经过深入调研,徐州确立了‘依托资源起步,甩开资源发展’的战略,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优化提升产业层次,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徐州市工信局副局长陈炜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上下牢固树立和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实施“工业立市、产业强市”战略,积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把科技创新作为第一动力,徐州市大力实施创新发展战略,积极打造“产业+企业+高校+人才+金融+政策”的科技创新生态体系,全力做好建链、补链、强链文章,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集成电路产业是我国的薄弱环节,却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和强国建设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也是全球新一轮经济技术竞赛的战略制高点。近年来,徐州市瞄准关键核心技术,实施了一系列“补短板”项目。

位于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鑫芯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集成电路硅材料及配套设备、产品的研发和制造。目前,公司已率先建成国内首条5000吨集成电路专用电子级多晶硅生产线,实现超纯多晶硅的大批量自主生产,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

邳州鲁汶仪器有限公司,邀请了欧洲半导体领域的知名学者拜克拉诺夫和康斯坦丁,法国科学院院士、诺贝尔奖获得者艾伯特·费尔教授担任首席科学家,瞄准定制化市场,发力高端,生产薄膜材料纳米孔径分析仪、高端平台刻蚀机、原子层镀膜系列设备等高端产品。

徐州市科技局副局长季小超介绍,“十三五”以来,全市重点实施国家、省各类科技项目1000余项,争取国家、省资金超过6亿元,项目总投资超过30亿元,为全市产业创新和高质量发展增添了强大的内生动力。

围绕构建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重点打造四大主导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徐州先后获批了“国家创新型城市”和“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市”,“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创建工作顺利推进,区域性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序时任务全面完成,科技创新首位度不断提高,国家、省科技进步奖获奖数稳居全省前列,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的引领作用日益凸显。

搭平台,向集聚载体要效益

9月初,规划面积5.9平方公里的江苏淮海科技城面世,初步建成了覆盖淮海,集众创空间、产业研发加速器、科技成果孵化器、科技金融集聚区等于一体的科技型企业孵化基地。

季小超介绍,以高水平打造科技创新核心区,徐州集中资源规划建设了“一城一谷一区一院”重大创新平台。除了淮海科技城,规划面积5平方公里的徐州科技创新谷,重点围绕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配置全球优势创新资源,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产品应用示范,打造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高端平台;规划面积18平方公里的潘安湖科教创新区,打造生态优势与科教优势有机结合、产学研一体、学城融合的综合型科教创新基地;建成了有区域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示范基地——徐州产业技术研究院。

徐州市积极引导和扶持企业自建、共建“一站两院三中心”,全市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机构达312家,大中型工业企业和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机构建设率超过90%。建有省级以上众创空间85家、科技孵化器48家、科技产业园14家,园区数量和质量均居全省前列、淮海经济区首位。近3年,全市企业专利申请量超过3.8万件、授权量超过1.7万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年均增长近2个百分点,达到目前的42%。

近年来,徐州先后成功举办了徐州-上海大院大所合作对接会、徐州(深圳)高新技术企业专题招商会等系列重大科技活动。全市建立校企联盟1900家、居全省第1位。近3年签订技术合同3150项、成交额达75亿元,居全省前列。

徐州积极组织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行动计划,打造形成以创新型领军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后备企业为主体的创新梯队。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572家。

铜山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房浩表示,承载徐州老工业基地转型特色,徐州高新区安全科技产业被纳入省部共建项目,成为全国首个国家安全产业示范园区。当地已连续召开8届安全产业协同创新推进会和两届“一带一路”合作交流论坛,打造了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安全谷”。

截至2018年,徐州全市已有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232个,科技企业孵化器51个,大中型工业企业和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机构建有率达91.92%,国有独立科研机构21个,民营型科技企业10454家,科技创新空间正持续拓展。

定机制,创一流营商环境

近年来,徐州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持续开展营商环境“提升年”“深化年”活动,着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为产业发展铺平道路。

今年8月,徐州针对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门出台了扶持政策,设立投资基金、财政资金奖补、研发费用奖励等,着力打造世界级工程机械制造基地、世界级光伏产业基地、世界级高端动力锂电池(储能)材料基地,以及全球领先的半导体大硅片制造基地、全国重要的半导体设备生产基地。

科技型企业、软件服务外包企业、外贸企业发展较快,已成为泉山区新的经济增长点。但这些企业因申请扶持资金慢、退税周期长、占用资金多等原因,企业资金压力很大,制约了企业发展。泉山区在全市首家设立总规模为1亿元的服务企业发展“资金池”,对于国家、省、市扶持资金、出口退税和即征即退等资金,企业发展“资金池”予以先行兑付,待上级扶持资金和退税款到达后再补充进入“资金池”。

自去年下半年设立以来,“资金池”已先后为永宁汽车城、博雅慧聚、云海谷、雅信通等6家企业先行兑付各类政策资金4600余万元,帮助企业争取政策资金2.32亿元,有效缓解企业资金瓶颈,助推企业发展。

徐州市建成了网上“中介超市”,升级改造了行政审批信息系统,实施投资建设项目领域“区域评”制度,试点设立奖补资金申办专门窗口,推进建设项目“三测合一”和数字化多图联审改革,推动“涉企证照通办”改革,有效破解企业和群众办事的堵点痛点。

持续深入开展“八大专项行动”,推动“不见面审批”标准化、审批服务便民化、投资审批便利化,解决了一些不敢担当、推诿扯皮、效率低下等作风顽疾,创造了一批高质量政务服务的“徐州典型”和“徐州经验”。

为给企业发展营造宽松环境,徐州探索建立了让企业普遍受益的“有求必应、无事不扰”服务企业工作机制,明确9类“有求必应”事项政府部门要及时回应,对8类“无事不扰”行为要坚决防止、严格查处。

徐州市商务局副局长李新宇表示,得益于优良的营商环境,全市相继引进了投资100亿元的开沃新能源乘用车研发生产基地、投资94.5亿元的协鑫大晶圆生产项目、投资25亿元的吴孟超肿瘤精准医学中心和医学高科技创新转化基地和投资20亿元的上达电子柔性电路板封装项目等一批新兴产业重大项目,打造了一批推动徐州新一轮发展的优势产业。

Copyright (c) 2011-2012 www.jsq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省质量协会 版权所有
主办:江苏省质量协会 地址:南京市石鼓路227号
联系电话:025-83206176 E-mail:jszlw2012#126.com(把#换成@)
苏ICP备11031680号-2 总访问:5839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