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品消费信心增强 国人越来越爱喝国产放心奶
发布:2019/12/02 09:26:46,浏览:751

日前发布的《2019中国奶业质量报告》显示,随着奶业转型升级进一步加快,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奶业20强企业乳制品销售额已占全国近七成。同时,奶牛养殖效益回升,达到每头牛年均利润3000元的正常水平。现代奶业格局初步形成,国产品牌越来越得到消费者认可——

  11月27日,中国奶业D20(20强)峰会在上海举行。峰会发布的《2019中国奶业质量报告》显示,今年1月份至10月份,全国生鲜乳产量同比增长5.6%,乳制品产量同比增长8.3%。奶牛养殖效益回升,达到每头牛年均利润3000元的正常水平,单产9吨的奶牛利润达4000元。国产乳品消费信心增强,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升。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奶业协会会长李德发说,我国奶业供给能力和产品质量稳步提升,现代奶业格局初步形成,质量安全监管成效明显。在促融合、强创新的引领下,奶业振兴迈出坚实步伐。随着消费理念改善、产品结构调整、城镇化推进,未来乳品消费必将持续增长,奶业发展前景广阔。

  谋转型

  20强共拿下近七成市场

  目前,我国人均乳品消费量34.3公斤,比2000年增长了3倍。从过去排队“凭票订奶”,到如今市场上种类齐全供应充足,乳制品已成为人们的日常消费品。在一些三四线城市,过去备受冷落的奶酪也越来越多出现在餐桌上。在江西省赣州市定南县的小曦奶铺店内,一群孩子用鲜奶制作出各类饮品和奶酪,店主陈小曦告诉记者,现在各类手工奶制品很受消费者欢迎。

  农业农村部奶及奶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主任王加启表示,我国奶业转型升级实现了新跨越。2018年,全国奶牛规模养殖比例达61.4%,规模牧场全部实现了机械化挤奶;奶牛平均单产7.4吨,单产9吨以上的高产奶牛超过200万头。主要乳品企业的加工装备和技术水平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规模牧场生鲜乳质量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多个企业的多款产品获得国际大奖。

  随着奶业转型升级进一步加快,行业集中度也在提升。目前,奶业20强企业乳制品销售额2350亿元,占全国乳制品销售总额的69%;自建牧场奶牛存栏172万头,占全国奶牛存栏量的17%;生鲜乳收购量1833万吨,占全国生鲜乳收购总量的58%。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于康震说,近年来一些企业深耕区域市场,深受当地消费者信赖,发展势头强劲。一些企业从区域走向全国,生产和销售不断扩大,行业影响力不断增强。一些企业还从国内走向国际,在海外布局奶源基地和乳品加工基地。

  李德发认为,在奶业稳定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也存在困难和挑战,主要包括产品供需结构不平衡、产业竞争力不强、消费培育不足等突出问题。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食品生产司市场稽查专员毕玉安表示,目前乳制品行业存在大而不全、产业布局不合理、产品供需不够平衡等问题。乳制品企业在管理模式、自主创新、产品架构等诸多方面与国际大型企业还有一定差距。

  强创新

  研发更对路扭转“偏见”

  奶业振兴发展的一个瓶颈是比较效益低。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二级巡视员王俊勋说,从生产层面看,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奶牛舍饲的生产成本比较高。养殖成本比发达国家高40%到60%,饲料玉米价格比国际水平高60%,生鲜乳生产成本居高不下;从消费层面看,我国人均乳制品消费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发展中国家的二分之一、奶业发达国家的七分之一;从结构上看,乳制品仍存在“两多两少”问题,即液态奶多、干乳制品少;液态奶中,常温灭菌乳多、巴氏杀菌乳少。

  “创新是奶业发展的动力,需要不断增强我国奶业的产品、技术和管理等综合创新能力,加快提升核心竞争力。”于康震表示,要强化产品创新,加强新产品研发,不断优化乳制品结构,大力发展低温乳制品,增加奶酪、黄油等干乳制品生产,丰富品种、提升品质,形成差异化竞争新优势。强化技术创新,突出养殖、加工和流通等重点领域环节,提高生鲜乳生产、乳制品加工储运、质量检测等方面的工艺技术,推进规模化、标准化生产。

  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二级巡视员张军说,奶业企业要稳步开拓乳制品消费市场,发挥国内生鲜乳供应链的优势,创新发展中高端特色乳制品,促进产品差异化竞争;要继续抓好自有奶源基地建设,有条件的企业要主动走出国门,通过资本运作提升优质原料供应保障水平;进一步加大对生物工程、酶制剂食品营养学等前沿学科最新成果的应用,分步骤开展生产线的智能化改造和升级,提高装备和包装材料的供应保障能力。

  在峰会上,飞鹤乳业技术研发中心总监蒋士龙就科技创新分享了企业的实践。他表示,多年来,企业持续推进产业、科研、品牌的协同创新。在产业创新上,扎根东北黄金奶源带,构建“农、牧、工”三位一体产业集群,创新了乳业的产业模式;在科研创新上,打造四地研发平台,深耕中国母乳研究和人群体质研究,拓展了乳业科技创新的深度和广度;在品牌创新上,以“更适合”理念扭转了婴幼儿奶粉市场选购标准。

  促融合

  奶农乳企“抱团”步子更稳

  “奶业发展的另一个瓶颈是奶荒、奶剩交替发生现象。”多位奶农告诉记者,受进口奶粉冲击以及乳品加工企业与奶农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等因素影响,过去奶业生产曾多次出现较大波动。国外奶牛养殖和乳品加工大多一体化发展;我国养殖和加工脱节,奶农处于弱势地位,一些乳企曾在奶少时抢奶、奶多时限收拒收。

  10年前,为抵御奶业寒冬,宁夏吴忠市利通区黄沙窝村奶牛养殖户决定“抱团取暖”,在养殖户吴义明带领下,成立了奶牛养殖合作社。10年间,合作社逐步发展壮大,社员从17户发展到371户。如今,合作社奶牛存栏达1.33万头,日产鲜奶180多吨,建成标准化奶牛场4个。“从最初的养殖园区统一管理模式,逐步发展到规模场托养托管模式,再到社员入股分红模式,我们构建了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社员收入也越来越高。”吴义明说。

  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副主任王国忠介绍,上海市实施生鲜乳质量第三方委托检测制度,委托第三方对生鲜乳检测,能够有效增强奶农与加工企业的关系,提升了奶源质量。同时,上海奶业协会组织乳品企业和奶牛养殖场共同参与奶价协商,根据生鲜乳第三方检测结果、乳品市场价格和供给关系变化,决定生鲜乳收购基本价格,并实行优质优价,确保共享奶业发展红利。

  据介绍,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印发文件,重点支持奶农家庭牧场和合作社发展,引导奶农发展乳制品加工;河南、山东等地支持规模养殖场开办生鲜乳饮品店,部分养殖场已取得乳制品加工许可证。同时,督促乳企严格执行合同收购,推动乳品企业与金融机构联合,为奶农提供现金补贴、免息和低息贷款,扩大奶牛饲养规模。据统计,去年以来,乳品企业收奶量增长了10%左右。

  于康震表示,奶业产业链条长、环节多,必须建立稳定的养殖加工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产业链上下游、产加销平衡发展。一方面要促进生产链融合,鼓励乳品企业通过自建、收购、参股、托管等方式加强奶源基地建设,提高自有奶源比例。鼓励奶牛养殖与乳制品加工、休闲观光等增值服务结合起来,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另一方面要促进利益链融合,构建公平合理的生鲜乳收购秩序,推广生鲜乳价格协商和生鲜乳质量第三方检测制度,善待奶农、让利养殖端。

Copyright (c) 2011-2012 www.jsq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省质量协会 版权所有
主办:江苏省质量协会 地址:南京市石鼓路227号
联系电话:025-83206176 E-mail:jszlw2012#126.com(把#换成@)
苏ICP备11031680号-2 总访问:59289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