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1日举行的第十三届新华高峰会上,一场主题为“传承创新,我的‘高质量’发展故事”的圆桌对话格外引人关注。舞台上下,“高质量发展”的议题在嘉宾中激起阵阵思想碰撞。
这,也正契合了本届峰会的主题——“致敬经典、传承创新”,这八个字包含着尊重历史、遵从规律的逻辑,蕴藏着应对挑战、攻坚克难的密钥,寄托着不断发展、持续繁荣的期盼。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跨越,推动江苏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故事每时每刻都在上演。
创新:不畏前险探新路
俯可脚踏实地,仰可凝望星空。江苏砥砺前行的路上,创新,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
创新的关键,在于要素的集聚。
“创新是科技工作者的生命线,创新也是‘科技公司之母’,作为科技人员,需要潜心研究,不断创新,才能造福患者。”百奥迈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朱远源曾在国外生活20年,见识了创新改变世界的力量。在他看来,江苏能够贡献全国超过10%的GDP,其主要原因在于着力创新要素集聚,通过招才引智,集聚一批人才。“人才能带来新技术,能留住资金,更能不断创新。”朱远源说。
创新,在于产业转型。
“我们致力于使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助力制造业企业用好数据,挖掘数据价值,让制造业与互联网技术融合,从而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如今在供、研、产、销4个环节都能实现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知识经验因为有了数据的土壤才能层层递进,融合创新方能生生不息。”雪浪数制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王峰介绍,由其一手打造的雪浪云已成为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
创新,在于深化改革。
当前,深化国企改革正开展得如火如荼,针对国企创新,中建安装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田强感触颇深。“改革创新是新时代发展的主旋律,抓改革是必由之路,企业只有持续深化改革创新,才能走在高质量发展前列。”田强介绍,作为一家有着“红色基因”的企业,中建安装紧跟国家战略,在继承传统优势业务基础上不断转型升级,逐步形成高端机电安装、高科技能源化工与工业工程、市政水务环保、城市更新、智慧建造与电子信息技术、轨道交通电气化、高端装备制造等多元化、差异化业务,打造一大批海内外重大经典工程。
创新,还在于优化服务。
“我们现在通过线上平台,小微企业申请贷款最快3天就能拿到。” 民生银行南京分行行长助理兼南京地区管理部总经理许霞介绍,民生银行一直注重创新,通过产品、服务以及和技术的结合,银行与中小企业的互动增多,也有利于风控领域的信息反馈,让银行在不良率管理上更为有效。
“我们聚焦江苏贸易强省建设目标,创新服务举措,突出服务外贸的针对性、时效性,实施‘万千百十’服务计划,推动我省外贸不断提质增效。”中国信保江苏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潘水根举例说,为推动普惠金融,其联合财政、商务等部门,在全国首创“政府+银行+保险”的融资模式,推出苏包贷融资平台,既增强了银行放款融资的积极性,又降低了企业获得融资的门槛,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难题探出一条新路。
传承:不忘初心定信心
改革开放40年来,江苏经济砥砺前行,不变的,是对主业的坚守和家乡发展的信心,这正源自传承的力量。
数十年来,常德盛的名字和常熟市蒋巷村紧紧连在一起。常德盛是江苏常盛集团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常熟市支塘镇蒋巷村党委书记,在他的带领下,蒋巷人在这片贫瘠的土地狠下“绣花功夫”改水治土,实现了“农业起家”,其后又紧紧抓住乡镇企业发展机遇实现“工业发家”,并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大力推进“旅游旺家”。
“新时代的乡村发展,在创新发展的同时,还要传承‘团结拼搏、务实创新’的蒋巷精神、‘艰苦奋斗、艰苦创业’的传统作风,这些永远不会过时。”常德盛感慨。
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持之以恒的“创业精神”的传承。
“开放型经济是江苏成为经济大省的重要支撑。近年来,作为一家专门服务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政策性金融机构,江苏信保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将用更高质量的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更好服务于江苏开放型经济发展。”潘水根介绍, 1-11月,江苏信保累计支持我省船舶及整车项目38个,带动出口7.8亿美元,助力企业参与海外交通体系建设。
“助力地方高质量发展,从根本上就是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对于帮助企业发展,我们提出要做有效率、有温度、有质量的综合金融服务商。”许霞拿出一组数据:在南京地区,今年民生银行给企业授信就达到500亿元,在小微企业上的投放余额超过150亿元。
经济高质量发展,也离不开精耕细作的“匠心精神”的传承。
新时代的“匠心”更多体现在技术赛道上。“我们搞科技和搞别的不一样,很可能需要用十年、二十年的时间潜心研究,非常考验科技工作者的素质,所以科技人要有耐得住寂寞的‘匠心精神’。”从事生物技术研究的朱远源希望,通过传承与创新,让更多优质实惠的健康产品、药品造福病人。
“工业互联网建设过程是一个需要不断积累、缓慢推进的中长期过程。需要我们每一代人共同努力来达成最终结果。”作为80后企业家,王峰更能感受传承的意义,在他看来,江苏除了有非常优惠的安家落户条件之外,还为人才提供非常人性化的服务,通过更大力度招引人才,推动知识、经验和智慧的传承。
跨越:不停步履谋未来
放眼未来,还需在传承与创新中不断跨越,不为关山阻,但求奋楫行。
瞄准高质量发展,一个个目标,既是前行的底气,也是跨越的决心——
“目前中国有1.3亿乙型肝炎患者,使中国无形中成了‘肝炎大国’,我希望把这个‘大国’帽子摘掉。只要三年时间,我们的新药就能问世,将乙型肝炎病毒从阳性转阴性,实现可控,造福更多患者。” 这是朱远源心中的“大目标”。
“大数据是我们最大的生产力,我们的目标是无车、无人、无处不在。无车即无车承运人,无人即无人驾驶,无处不在即覆盖全产业链和司机从业者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货运行业的领军企业运满满的掌舵人苗天冶表示,公司明年将大力发展“数智”经济,融入行业创新,构建全球最大的生态“数智”物流平台。
打造出网红景区拈花湾、尼山圣境的无锡灵山文化旅游集团打算启动重组上市,“希望借助资本力量,打造文化旅游生态圈,加紧从‘国内知名文化旅游景区’向‘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创意文化旅游产业集成服务商’转型。”集团总经理华晓宁说。
瞄准高质量发展,一项项服务,既是“增量”也将变为“常量”——
贷款投放量比去年增长了百分之一百,这是莱商银行徐州分行捧出的成绩单。该行行长、党委书记蒋华表示,放眼明年发展,将发挥品牌优势,加大与地方经济和民生工程的融合度,更好地贴近经济,贴近实体,贴近居民的金融需求,进一步拓宽服务的广度和深度。
泗阳农商银行主动适应农业农村新形势新需求,立足“一县一业、一镇一特、一村一品”,以支持桃果产业、绿色蔬菜、特色水产等涉农支柱产业作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切入点,加大信贷有效投入。“我们将持续聚焦民营及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领域,努力做好民营及小微企业的‘娘家人’‘贴心人’,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强劲的动力支持。”董事长朱彩涛表示。
瞄准高质量发展,一份份力量,既是个体的奋斗,也是群体的共鸣——
“2020年,我们将引入韩国和日本的技术设备,在徐州建设一座生物医药产业园。”新西兰新中贸易促进委员会常务副会长、新西兰今典集团董事长孔钧生表示,接下来,全球苏商要联合起来,构建世界级产业创新平台,引进国外最先进的技术设备,为江苏的经济发展而发力。
“我相信新时代是干出来的,新江苏也要靠我们每一个苏商实实在在地干出来。”孔钧生坚定地说,旅居全球各地的苏商,必将用干劲、闯劲、钻劲投身于江苏新的更大发展中去,为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拼尽全身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