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食品安全持续向好 仍需直面挑战
发布:2020/01/06 10:53:08,浏览:301

1月3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指导,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主办的“2019年食品安全与健康热点科学解读媒体沟通会”在京召开,这也是学会连续9年邀请权威专家对年度热点问题进行解读。

会上,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孟素荷表示:“2019年,对持续8年召开食品安全热点会的我们而言,最大的热点是缺少食品安全的热点事件。8年中,我们经历了从筛选热点到搜集归纳食品安全热点的转折,这是一个渐进的、令人欣喜的转变。所以,今年的会议有三个变化。一是会议名称由‘食品安全’过渡到‘食品安全与健康’;其次是解读的热点,由对以往食品安全热点事件的回应,转变为以行业年度热词为核心的学术界观点;第三是热点数量由12减至10,并将其定义为对‘热点’而非事件的解读。而不变的是,我们的专家阵容一如既往地权威、专业、强大;表达的仍是学术界共识”。

2019年食品安全形势持续稳中向好

提到2019年食品安全的形势,孟素荷理事长表示用六个字概括“持续稳中向好”,平均食品总体抽检合格率为97.8%,其中,2019年乳制品抽检合格率达99.9%。

孟素荷指出,专家对舆情热点事件的解读从100%减至16.7%,显示中国食品安全从危机应对到风险预防的重大变迁,学会和专家们用10余年时间,完成了管理思路与格局的水平提升,中国食品安全的基石已基本夯实。

据英国《经济学人》杂志旗下智库发布的《2019年全球食品安全指数报告》显示,在该指数跟踪的全球113个国家和地区中,在历经多年在42-46全球排名间的游动后,中国首次进入30-39的区间,排名第35位,较去年的第46位上升了11位。中国食品安全整体水平的提升,为世界所认同。

同时,政府对食品安全与健康给予高度重视,持续出台了重要文件。2019年5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该《意见》是第一个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名义出台的食品安全工作纲领性文件,具有里程碑式重要意义。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于12月1日起正式施行。新修订的《条例》共10章86条,对餐饮服务提供者、单位食堂、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等主体都提出了具体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四个最严”要求,在《食品安全法》的基础上,补短板、强弱项,以良法善治,为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保驾护航。2019年7月,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成立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出台《健康中国行动组织实施和考核方案》,将健康中国战略从顶层设计到落地实施,迈出实质性步伐。

2019年食品安全的顽疾与隐患依旧存在

虽然我们看到食品安全态势持续向好,但孟素荷指出,我们依然不能忽略食品安全的三大顽疾——微生物污染、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农兽药残留超标,依旧存在。

由2019年抽检数据分析其不合格项目显示,微生物污染、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和农兽药残留超标,这三大问题占不合格总数的三分之二以上。

此外,科技创新带给食品安全管理的新挑战,需逐一破解。她指出,近三年来,基于食物可持续供应及中国食品工业的健康导向,中国食品科技界与产业界的创新异常活跃。如近年来科技界和工业界关注的未来食品及“人造肉”,植物基人造肉外企产品已进入中国市场;国内民企正进入商业化模式中。而细胞培育“人造肉”,中国食品科技界正加速追赶。再如自热食品、功能食品等,产品创新必然带来对现有管理与标准的突破。如何营造出既鼓励创新亦对市场负责,确保消费者安全的管理模式,这是我们必须共同面对的重要挑战——对管理部门能否“有作为,敢担责”的挑战;对企业产品创新中坚守安全、健康为第一防线的挑战;对科技界用科技力量支撑产品创新与确保食品安全与健康能力和水平的挑战。

同时,食品真实性问题即食物掺假,在某种意义上不属于食品安全问题,但却是不能容忍的。食品掺假是全球食品业的“毒瘤”,屡禁不止。2014-2018年7月国家监督抽检中涉及掺假的食品类别农产品、酒类、餐饮食品为三大重点。

此外,孟素荷指出,网红食品安全隐患多,为食品安全的高发地带。“双十一”期间,天猫交易额为2684亿元,与2009年的0.5亿相比,10年增长5000倍。“网上购物”对食品市场的现在与未来影响重大,目前已成为现代大部分消费者购物的首选渠道,而且消费重心在逐渐下沉,60%-70%来自于三、四、五线城市及农村。但急速发展的诸多网红食品“有品牌、无工厂”,大多以“贴牌生产”的加工方式赚快钱,对产业链安全建设呈空心化、断条状,这种“快”与“空”并存的矛盾,使之成为食品安全与食品欺诈的“高发地带”。尤应成为监管部门和舆情关注的重点。

“顽疾尚未清除,新挑战又迎面而来。在中国食品产业、物流体系及餐饮行业快速转型的当今,发展变革中的食品安全永远是第一道门坎,是我们必须持续努力不懈的着力点。”孟素荷如是说。

Copyright (c) 2011-2012 www.jsq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省质量协会 版权所有
主办:江苏省质量协会 地址:南京市石鼓路227号
联系电话:025-83206176 E-mail:jszlw2012#126.com(把#换成@)
苏ICP备11031680号-2 总访问:59017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