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保经济实现量质齐升
发布:2020/01/08 14:48:34,浏览:976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着眼2020年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部署,强调“要坚持稳字当头”“确保经济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如何回顾2019年经济发展、展望2020年经济走向,是新年伊始各界关注的重要问题。

总的来看,2019年,受世界经济增长回落、中美贸易摩擦升级等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影响,叠加要素成本上升、环保治理趋严、结构转型爬坡过坎等国内因素的综合作用,我国经济增长呈现放缓态势。尽管如此,在人口过亿的主要经济体中,我国经济的表现仍然是较好的,新增万亿美元左右的GDP使我国仍然是全球经济增长的火车头和主引擎。在全球经济增长总体放缓的背景下,我国经济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主要得益于采取的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等一系列“六稳”政策和继续深化改革开放措施,有效对冲了国际国内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保住经济没有滑出合理的增长区间。

展望2020年,由于我国仍然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叠加碰头,新旧矛盾相互交织,国际国内因素交叉影响持续深化,我国经济仍然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对于2020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的预判和目标的设定,经济学界存在较大争议。乐观派认为,相比美国等发达国家,我国人均GDP水平仍然较低,经济发展的潜力和空间仍然很大,完全有能力保持6%以上的增长速度。悲观派认为,受老龄化加快、资本报酬递减、创新能力不足等因素影响,我国经济潜在增长率在下行,增速可能会降到5%至6%之间。比较折中的看法认为,2020年我国经济增长可能在6%左右。我们认为,2020年,只要经济增速下降幅度不太大,而发展质量有所提高,能够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就没有理由对中国经济感到担心。综合分析,受国内外诸多因素综合影响,加之经济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尚未取得重大突破,2020年经济增长速度将继续小幅回落,面临的困难可能更多,尽管如此,也有不少新亮点值得期待。

一是中美贸易摩擦缓和有利于改善外部发展环境。随着中美达成第一阶段贸易协议,这将有利于稳定我国外向型企业的出口预期。同时,受中美贸易摩擦缓和的提振,全球贸易商的信心有所恢复,对推动全球经济增长回升具有积极作用,有利于改善我国经济的外部环境。

二是逆周期调节力度加大可以缓冲经济下行压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做好“六稳”工作,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做好“六稳”工作的一个重大举措是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具体措施包括: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大力提质增效,更加注重结构调整;继续推进减税降费,降低企业用电、用气、物流等成本。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同时通过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融资,缓解民营和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降低社会融资成本。这些逆周期调节工具的使用,将通过增加政府财政支出、保持资本市场流动性充裕、降低企业经营成本等方式,增强微观主体活力,缓冲经济下行压力。

三是5G等新技术商用加快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积蓄新动能。2019年是中国5G商用元年,2020年将是加速推进年,这意味着席卷全球浪潮的5G技术和产品正在走进千家万户,对我国经济产生重大影响。首先,5G商用将拉动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基础设施投资,对稳投资具有积极作用。其次,5G商用将在消费端刺激与5G相关的电子信息产品和技术消费需求,有利于稳定国内消费。再次,5G商用不仅会带动移动终端、泛娱乐、工业互联网、远程辅助医疗、智能网联汽车等新兴产业发展,而且还将通过技术赋能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有利于培育壮大新动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四是确保完成两大目标任务和打赢三大攻坚战为经济稳定增长提供支撑。确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是2020年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其中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是硬任务。2020年,对照这些目标要求,我们要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强化民生导向,保持基础设施投资合理增长,加大政策、资金向“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倾斜力度,调整收入分配结构,着力提高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这些将有利于切实增加有效投资,释放国内市场需求潜力,推动消费稳定增长。

五是改革开放深化将更好释放市场主体活力。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了部署。以此为契机,改革开放将在新的起点上进一步深入推进。可以预见,在今后一个时期,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我国的产权制度、要素市场、财政金融、科技体制、国有企业、开放体制等改革将会取得积极突破,这将有利于我们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进一步改善营商环境,充分释放市场主体的活力,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Copyright (c) 2011-2012 www.jsq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省质量协会 版权所有
主办:江苏省质量协会 地址:南京市石鼓路227号
联系电话:025-83206176 E-mail:jszlw2012#126.com(把#换成@)
苏ICP备11031680号-2 总访问:592847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