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发布:2020/01/08 14:49:34,浏览:935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洞察国内国际形势变化,科学把握经济发展规律,作出的具有开创性、全局性、长远性的重大决策部署,我们必须深刻领会、全面落实。

深入理解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要义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经济思想的重要理论创新成果,其理论内涵、核心要义、政策举措、重点任务既是一脉相承的,也是一个渐进深化、不断拓展的思想体系。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坚持问题导向、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矛盾的重要手段。要把问题作为研究制定政策的起点,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解决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上。党的十八大前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日渐凸显,主要表现有:发展方式粗放、三大结构性失衡、生态环境问题严重、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等。这些问题的主要矛盾是结构性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这就要求我们把改善供给结构作为主攻方向,向实体经济发力,创造适应新需求的有效供给,破除无效供给,着力提升整个供给体系质量,实现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跃升。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就要求我们坚持把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要举措。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新发展理念,并贯穿到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的设计中。比如,坚持创新发展,以创新为引领,努力形成高质量、多层次、宽领域的有效供给体系;坚持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深度融合;坚持绿色发展,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坚持开放发展,以“一带一路”建设为统领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坚持共享发展,努力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同时,设置与之相对应的主要指标作为“指挥棒”,纳入国家发展规划、年度计划,用以引导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工作。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坚持目标引领、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由之路。推动高质量发展就是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这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牢牢把握工作主线,坚定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了跨越阶段性关口,我们必须着力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确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为了跨越长期性关口,我们必须大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优化、增长动力转换,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努力实现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个理论和政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闪耀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光辉,充分彰显和贯穿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坚定理想信念、真挚人民情怀、科学思想方法和无畏担当精神。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效

近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破解制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问题,取得了重要阶段性进展。

建立健全顶层设计,完善配套政策措施。制定实施相关政策性文件,明确了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具体举措和保障措施,研究提出了高质量发展指标、政策、标准、统计、绩效评价和政绩考核等体系,注重发挥绩效评价和政绩考核体系在激励和督促广大干部履职尽责、担当作为方面的积极作用。同时,制定实施了推动制造业、服务业、物流等高质量发展的配套政策举措,进一步完善政策组合、优化市场环境,努力推动各领域高质量发展。

深入实施重大区域发展战略,优化区域经济布局。更加注重发挥区域发展比较优势,推动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积极打造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引擎。大力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快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雄安新区转入开工建设阶段。扎实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狠抓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出台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及若干专项规划。积极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推动三省市开展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推动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取得积极进展。抓紧开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编制工作。

统筹推进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融合发展。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2013—2018年,农村贫困人口从9899万减少到1660万,易地扶贫搬迁、以工代赈等重点任务扎实推进,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乡村振兴实现良好开局,全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出台实施,全面落实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建成高标准农田6.42亿亩。新型城镇化质量持续提升,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工作扎实推进,全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9.6%。

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推出全面创新改革试验,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引导推动应用研究带动基础研究。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19年全球创新指数排名,我国已升至第14位。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进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战略高技术研究,重大创新成果竞相涌现,超级计算机、载人深潜、深地探测、量子通讯、国产航母等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积极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着力振兴实体经济。去产能工作扎实展开,综合运用市场化、法治化等手段,化解钢铁、煤炭过剩产能,推动“僵尸企业”出清,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着力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做长做强做优产业链。加快服务业创新发展,努力构建优质高效、布局优化、竞争力强的服务产业新体系。多措并举降成本,清理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定价经营服务性收费,“营改增”试点全面推开,企业用工、用能、物流等成本不断降低。

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释放市场主体活力。着力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幅削减行政审批事项,彻底终结非行政许可审批,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不断完善,根据世界银行发布的《2020年全球营商环境报告》,全球排名从2018年的第46位跃升至2019年的第31位。混合所有制改革稳步推进,财税、金融、投融资体制改革步伐加快,出台《政府投资条例》《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条例》。印发《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加大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力度,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印发实施《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生态文明建设基础性、框架性制度相继建立。全面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2013—2018年,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可吸入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下降26.8%,全国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增至71%。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发展成果共享。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政策,2013年以来,城镇新增就业每年超过1300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稳定在5%左右的水平。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截至2018年底,养老保险覆盖人数已超过9.42亿人,基本医疗保险覆盖人数已超过13.44亿人。加快公共服务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2018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3.69万亿元,占GDP比重连续7年保持在4%以上。推进城企联动普惠养老、普惠托育服务等专项行动,扩大3岁以下婴幼儿普惠性托育服务供给。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不忘初心、砥砺奋进的结果。成绩来之不易,需要倍加珍惜。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工作考虑

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

坚持稳字当头,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要以国家发展规划为战略导向,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主要手段,就业、产业、投资、消费、区域等政策协同发力,确保各项政策落地见效。扎实办好自己的事,着力做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大力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保持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态势。扩大短板领域有效投资,加大对民间资本参与重点领域项目的支持力度。积极促进实物消费提档升级,推进服务消费提质扩容,营造让消费者能消费、敢消费、愿消费的消费环境。

突出重点难点,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建设现代粮食流通体系,确保粮食安全。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深入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力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加大对畜禽养殖的扶持力度,完善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加快推进能源消费革命、供给革命、技术革命、体制革命和国际合作,强化能源科技技术攻关,推动能源结构持续优化,加快形成煤、油、气、核、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多轮驱动的能源供应体系。

深化改革开放,进一步增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活力。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全面实施《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深入开展营商环境评价。及时修订《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进一步放宽准入限制。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推动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研究制定深化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具体举措、优化国有经济布局结构的意见。保障民营企业依法平等使用资源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更加注重规则等制度型开放,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扩大利用外资,引导境外投资健康发展,推动外贸稳中提质。继续深化多双边合作,加快推进和扩大多双边自贸协定谈判,积极参与国际经贸规则制定和世界贸易组织改革。

坚定必胜信心,坚决打好打赢三大攻坚战。着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夯实脱贫质量,织密织牢兜底保障网,抓紧研究接续推进减贫工作,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生态保护治理,推进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培育发展绿色产业,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加强重点领域风险防范,着力化解债务风险,强化金融系统风险研判和处置,切实做好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工作,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强化兜底保障,着力抓好各项民生和社会事业工作。发挥政府作用保基本,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确保民生特别是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和改善。细化落实就业优先政策,统筹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深入推进公共服务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制定完善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加快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落实社保转移接续、异地就医结算等制度。支持优质普惠学前教育资源扩容建设,继续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深入实施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深入实施健康中国行动。推动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加快推进养老、托育服务体系建设,增强多层次多样化供给能力,推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协调统一。

Copyright (c) 2011-2012 www.jsq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省质量协会 版权所有
主办:江苏省质量协会 地址:南京市石鼓路227号
联系电话:025-83206176 E-mail:jszlw2012#126.com(把#换成@)
苏ICP备11031680号-2 总访问:59284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