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盐城市人社部门坚持以提升城乡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为目标,从“创新举措、创树品牌、创优服务”入手,以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培训为重点,围绕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家庭子女、具有本市户籍的应届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登记失业的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城镇登记失业人员、登记失业的企业转岗安置职工、登记失业的退役军人、登记失业的残疾人员、新生代农民工、化解过剩产能企业职工和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等群体,强化技能培训,提升就业创业培训质量,有效促进了就业稳定性持续增强、创业成功率不断提高,呈现“技能增收”的倍增效应。
2017年以来,全市开展就业创业培训35.76万人(职业技能培训30.36万人、创业培训5.4万人),其中七类重点群体54886人、新生代农民工63735人、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13207人。
创新举措,全面提升就业创业培训覆盖面
完善补贴政策。在落实国家、省就业创业培训政策以及本市现有职业培训政策和高技能人才培养补助办法的基础上,出台《盐城市重点群体免费接受职业培训行动实施方案》和《盐城市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技能就业行动实施方案》,不论城乡,凡取得相关技能等级证书的人员按统一标准实施奖补。同时鼓励职业培训机构与市内重点产业、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开展合作培训,支持企业开展职工技能提升培训,对职业技能鉴定进行适当补贴。
分类组织实施。围绕外出务工返乡人员、建档立卡的低收入农户家庭子女、具有本市户籍的应届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登记失业的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城镇登记失业人员、登记失业的企业转岗安置职工、登记失业的退役军人、登记失业的残疾人员等重点群体技能需求,摸清培训对象的职业技能短板,按不同的专业需求登记造册,开展需求分析,实施分类指导,组织贴近个人实际的个性化培训,努力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针对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专业现状和就业创业需求,开设多样化、自助式就业创业培训课程,建立就业创业培训需求库,实施开放式线上线下培训。对有就业愿望的,弥补技能不足,提高动手能力和岗位工作能力;对有创业愿望的,重点培育,给予政策支持、项目筛选和技能培训等服务。针对外出务工返乡人员岗位技能要求和个人技能状况,开展满足不同工种类别、不同技能层次的能力大提升培训,为农民工增强技能提供支撑服务。
完善激励机制。坚持“普惠式”政策与“个性化”激励相结合,突出重点群体,出台“奖补套餐”,对“盐城工匠”“盐城技术能手”等优秀高技能人才颁发证书,发放政府优秀高技能人才津贴,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实施奖励。对获得省、国家及世界级大赛奖的个人,分别给予1万元、2万元、3万元奖励。2017年以来,全市认定5个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每个工作室获5万元一次性建设补助;获得盐城“十大工匠”的技术能手,可享受市劳模待遇,每人获一次性奖励3000元。对获得返乡创业大赛的“十大创业之星”给予每人2万元的奖励、“十大创业能手”给予每人1万元的奖励。
创树品牌,全面提升就业创业培训含金量
打造产业工匠培训品牌。依托驻盐高职院校办学规模大、办学实力强的优势,建立一批培训质量较高、目标定位准确、创新能力较强的就业创业技能培训基地,发挥示范基地的引导和辐射带动作用。注重发挥各类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作用,加大高技能人才培训培养力度,每年为地方培养高技能人才超万人。
打造创业培训品牌。主动适应城乡创业者多领域创业的需求,积极推广创业知识+专业知识、创业知识+能力实训、互联网+创业等“1+X”培训新模式。组织开展创业培训进高校、进社区、进乡村、进园区“四进”活动,3年来共为27816名有创业意向的返乡人员开展创业培训,做到创业培训城乡共普惠,就业技能培训全覆盖。同时,与北大青鸟、淘宝大学等知名创业培训机构合作,举办网络创业、电商培训班,提高创业成功率和稳定经营率。
打造家庭服务业培训品牌。盐城就业主管部门围绕外出务工返乡人员、七类重点群体、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新生代农民工等,与市扶贫办联合开展送技能进村入户活动,大力开展家政服务、育婴、母婴护理、养老护理等工种的技能培训,促进了一大批有知识、有技能、有热情的返乡农民工和失业人员在家庭服务业就业创业,充实了行业力量,提升了行业服务水平。在2019年度全省第五届家庭服务业职业技能大赛中,盐城市蝉联团体第二名,其中4名参赛选手分获家政服务专业第一名,育婴专业第一、第五名。
创优服务,全面提升就业创业培训精准度
注重加强培训服务“内功”建设,重点推进“三个精准”。
精准推进载体建设。注重发挥示范机构引领作用,突出品牌效应,推动培训机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将条件具备、知名度高、培训信誉好、就业率高的各类培训机构按类确定为就业培训示范基地、创业示范基地和家庭服务职业培训示范基地。目前,全市已建成省级就业培训(实训)示范基地和创业示范基地31家、省级家庭服务职业培训示范基地1家、市级就业培训(实训)示范基地和创业示范基地144家、市级家庭服务职业培训示范基地6家。
精准开展实名管理。不断完善培训前备案、培训中抽查、培训成果验收、培训台账设立等各项工作,严把控制培训质量,规范培训补贴审核程序,对参加培训的城乡失业人员基础信息、培训信息、鉴定考核和培训补贴等情况逐一录入就业社保一体化职业培训补贴实名制管理信息系统,并按季将培训计划及时向社会发布,做到规范化发证、动态化管理、标准化补贴,全市3年来先后实名制培训12358人。
精准实施分类培训。坚持因人制宜、按需施教、分类培训,开展送教进乡入村活动,引导培训机构带着设备、带着师资送教下乡。2017年以来,先后在16个乡镇举办4个专业33场次的培训活动,培训低收入农户劳动力3020人。畅通校企合作渠道,完善以师带徒模式,大幅度提升在岗农民工职业技能水平,开展送培入企活动636场次,培训新生代农民工和外出务工返乡人员63735人。开展储备订单培训,对新建企业、新上项目提前介入、超前服务,通过冠名办班、校企合作等办学方式,为企业急需技术工种提供“订单式”培训110场次,帮助30187名七类重点群体实现稳定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