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江苏在全国率先全面建立河长制。三年来,我省河长制从“有名”到“有实”、从“高强度”向“高质量”,强力推进河湖突出问题整治,大力加强长效管护,碧水保卫战、河湖保护战初战告捷,河湖健康恶化状况得到全面遏制,且呈现出系统性好转。
河长治水忙 河中碧波漾
冬日的泗阳县众兴镇杨集村十字河,河水清澈,小鱼游曳。三年前,十字河还是两头没有打通的一汪死水,沿岸4个养殖场的排放更是让河水又黑又臭。
为治理这4个养殖场,十字河村级河长、杨集村党支部书记黄卫国没少与养殖户“磨嘴皮子”,算生态大账与个人小账,帮助养殖户谋划就业创业方向,最终让养殖户由“要我搬”变为“我要搬”。他还专门请专家规划,设计治理方案,对十字河截污控源,对周边鱼塘、洼地进行疏浚贯通,补植水生植物,形成高低起伏的生态河道。
河水清了,村里的环境改善了,吸引一批客商前来投资,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小河水好大河清,大河水好江河清,岸上管控好,河水才能长久清澈。”黄卫国说,只有河长忙起来,才能让河水变清、经济变活,产生“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的效果。
十字河是我省水质改善的缩影。全面推行河湖长制以来,我省实现水污染有效防治、水生态逐渐恢复、水环境日益改善、水空间持续改观、水资源不断优化,人民群众对水生态环境的满意度不断提升。全省9个设区市列入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并全部通过国家验收,试点数量全国第一,试点经验在全国推广。18个省级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均已通过技术评估验收。
全民共参与 机制创新多
我省建立高标准河长制组织体系,省级实行双总河长,省委书记、省长担任省级总河长,省委、省政府领导担任流域性重要河道、重点湖泊河长湖长。全省共落实省市县乡村五级河长湖长5.7万余人,实现全省水体全覆盖。去年5月16日,省委书记、省总河长娄勤俭发布2019年第1号省总河长令,部署在全省开展碧水保卫战、河湖保护战。
作为张家港市杨舍镇南新村村级河长,该村党总支书记东国平每天都要巡一遍河。去年以来,南新村投入55万元,清淤疏浚河道,整治河床河坡,修复水生态,并对村工业集中区16家企业实行污水接管全覆盖,对全村780户农户实行生活污水接管处理。
在东国平看来,河长不能当“光杆司令”,而应发动所有村民行动起来,通过民建、民管、民享,实现长效长治。“村民要学会自治,成为河道‘管家’,才能保证整治效果的长效。”东国平说,村里每月开展“净美河道”评选活动,让保护河道环境成为村民的自觉行动。
全省各地创新机制,打造生态河湖“一地一策”样本,建立全覆盖的河长责任体系。无锡市锡山区设立家河家塘河长,打通治水护水“最后一公里”;南通市的乡贤河长、骑行河长、邮递员河长,均成为管河护水的重要力量;徐州市建立“河湖长+检察长”依法治河护河新机制,确保行政执法和司法保护无缝衔接;泰州市构建河湖警总长、片长、警长、段长4级架构;宿迁市建立总河长挂牌督办制度,对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影响较大的重点河湖问题挂牌督办。
治水系统化 攻坚“硬骨头”
省河长办综合组组长黄海田介绍,我省把系统治水作为“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的重要内容,以全面推行河湖长制为统领、以生态河湖建设为抓手,聚焦河湖长制工作高质量发展,全力打赢打好碧水保卫战、河湖保护战,奋力打造江苏平安之水、生态之水、文化之水、发展之水,努力把全省河湖建设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湖,助力江苏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
以问题为导向,我省精准发力攻坚“两违三乱”。2017年10月起,全省持续开展重要水域的乱占、乱建、乱排“三乱”问题排查整改,目前,省级下达及各地自行排查的问题完成率均超九成,全省纳入水利部河湖“清四乱”问题清单的2050个项目基本完成整改。2018年底,省委、省政府部署全省开展河湖违法圈圩和违法建设专项整治工作,全省累计排查出“两违”项目15830处,已整改14753个,完成率93.2%,基本实现“两年任务一年完成”。
水流无界,如何打破治水的区域壁垒?我省探索建立跨界河湖共建共治共享的工作格局,与浙江、上海建立太湖淀山湖湖长协作机制。苏州市吴江区与浙江嘉兴市秀洲区共建联合河长制,开展联合巡河300余次;徐州沛县与山东微山县建立“五联机制”推进涉湖难题解决;苏州市与无锡市建立跨市河湖联合河长制;南通海安与盐城东台建立跨界河流整治联系会议制度。
今年,我省将继续保持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定力,持续推进河湖长制工作,突出建制提效,推进河长湖长履职。完善上下互动、横向联动机制,提高工作成效。全面完成“两违三乱”整治,做好复岸复绿复原工作,实现全省主要河湖岸线形态的全面好转。集中攻坚长江干流岸线清理整治项目,严厉打击长江水域非法采砂,规范长江干流岸线开发利用。突出休养生息,构建健康水循环体系,推进水生态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