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岁末,温州市的最后一个全市大会为质量而开,书记市长一起上阵动员部署,吹响2013年温州质量强市工作集结号。温州市确定今年为温州质量年,将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活动与温州已经开展的“六城联创”(创全国文明城市、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卫生城市等)活动一并列为各级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之一,作为“城市6+X联创”活动,同部署、同督察、同考核、同奖惩。
温州市政府把“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创建工作分解为10个方面、50项具体指标,落实到各县(市、区)和市直各部门单位,并明确在每季度都要公布创建工作主要指标的完成情况,确保2013年12月底前基本达到指标要求。
温州是一个与质量有着不解之缘的城市。改革开放初期,温州的工业产品一度成为假冒伪劣的代名词。1994年温州在全国率先作出了质量立市的重大决策,在质量问题上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温州制造”逐渐成为质量和品牌的标签。今天的温州,先后三次获得“全国质量立市先进市”称号,培育了38个国家级工业产业基地,获得中国名牌产品38个、中国驰名商标150多枚,省级以上品牌拥有量位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
但在成绩面前,温州人看到的更多是自己的不足,看到的是当前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大形势下进一步做好质量建设工作的重要性。为此温州积极申报成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市创建城市,希望像20年前高举质量立市大旗实现温州二次创业一样,以质量强市建设引领温州实现转型升级。
浙江省委常委、温州市委书记陈德荣认为,现在温州的发展问题归根结底还是质量问题,需要营造更有利的质量环境,政府、社会、市场都要积极开展质量建设。因此温州市在质量强市创建中提出要大力提升发展环境质量,以高质量的环境吸引高质量的要素集聚,推动高质量的发展。他明确提出要打造公共服务型政府,以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为突破口,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服务效能,全面提升政府公共服务质量。围绕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全面提升人的素质。把生态文明的理念贯穿于大都市建设发展全过程,全面提升环境质量。围绕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强化产业集聚发展,实施区域创新战略,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实施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加快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全面提升产业和产品质量。
温州市市长陈金彪认为,温州要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不仅要看温州有多少名牌产品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叫得响,而且要看温州有多少质量服务能够辐射全国,拥有多少个国字号质量检测中心、多少个国家级产品技术标准。因此温州把建设质量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作为提升温州质量影响力的重要手段。明确在今年建成国家金融设备和阀门产品检测中心和国家工业电器质检中心,争取建成国家汽车电器质检中心,还规划在温州6大战略性新兴产业、14大特色优势产业中各建设一个省级以上质检中心。到2015年,申报国家、省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分技术委员会、工作组)5个,参与国际标准制修订1项,主导国家、行业标准制修订50项,块状产业联盟标准推广实施率达到30%以上。
记者从会上获悉,对于存在质量安全隐患的“低小散”企业,温州市将按照“亩产论英雄”和“保质量保安全保环境”的倒逼机制,对具备改造提升条件的企业,通过土地使用税级差征收办法和安全生产整治等多种渠道,倒逼其加大技改投入,改进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促进产业提升,对确实提升无望的落后企业,要坚决予以关停。
今后,温州将把地方领导质量思想建设作为质量强市建设的基本保障,明确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和各部门一把手要把质量问题当做自己的工作重点来抓,形成政府、行业、企业、全民各负其责的责任体系。政府对各种损害质量的行为零容忍,建立质量失信的惩戒制度,向社会公布质量“黑名单”,将企业质量失信记录与企业评级、评奖、市场准入、金融信贷、资质认定等挂钩,提高其质量失信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