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政府工作报告好似一篇“质量宣言”,在深圳各级干部和广大市民中产生了强烈共鸣。从“深圳速度”到“深圳质量”,这简单的4个字道出了深圳人的心里话。从1979年至2009年的30年里,深圳创造出举世闻名的“深圳速度”。2011年1月,市长许勤在市五届人大二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要以“深圳质量”指引发展方向,决心从经济“增长神话”缔造者转变为“有质量的增长”的标杆城市。
有数据为例证:2012年深圳市生产总值突破2000亿美元,初步预计增长10%左右;人均GDP接近两万美元,人均可支配收入将突破4万元人民币;进出口总额增长12.7%,其中出口达2713.6亿美元,实现20连冠。在经济总量取得突破的同时,深圳的资源能源消耗首次出现3个总量下降——用水总量、汽柴油销售量、制造业用电量分别下降0.61%、1.79%和1.06%。
据记者观察,从“深圳速度”到“深圳质量”,“深圳速度”并未消失,而是转为“有质量的速度”和“高质量的速度”,体现在“想干、快干、敢干、会干”上。以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为例,深圳市成立了由18个政府职能部门组成的质量强市联席会议制度,建立一市八区政府质量奖励机制,在全市重点企业建立首席质量官制度,将质量检测纳入高技术服务业范畴,将质量认证、检验检测、管理咨询纳入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产业准入目录。这些都为“深圳质量”注入持久动力。
2013年的“深圳质量”有什么新思路?许勤就“有质量”3个字作了如下阐述:坚持质量第一,以质取胜。把有质量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取向,以质量引领发展,以质量提升核心竞争力。以更少的资源消耗、更低的环境成本,创造更多更好的发展成果,形成创新能力强、经济效益好、城市功能优、文明程度高的发展态势,打造质量型增长、内涵式发展的新格局。(傅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