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机制 狠抓落实——贯彻落实《质量发展纲要》的体会
发布:2012/07/02 10:29:18,浏览:1404

河南省驻马店市质监局党组书记、局长 韩志英

提 要

各级质监部门应结合本地实际,进一步增强推进质量发展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深化《纲要》的学习宣传,提升质量发展意识;落实质量发展要求,创新发展举措;完善质量发展制度,建立长效机制,把《纲要》的各项要求落实到实际工作中,推动质监事业持续科学发展。

国务院颁发的《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是我国未来10年质量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指导质监事业科学发展的行动指南。随着《纲要》的颁布实施,全国上下掀起了学习贯彻《纲要》的热潮。前不久,河南省质监局负责人提出了“抓质量,必须树立高度的质量自觉,必须强化全社会的齐抓共管,必须强化企业的主体责任,必须强化从严监管,严格执法打假,必须充分发挥质监部门职能”的质量言论,为河南省质监工作指明了方向。作为河南省的市级质监部门,我们应结合驻马店实际,主动学习好、宣传好《纲要》精神,进一步增强推进质量发展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把《纲要》的各项要求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推动质监事业持续科学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一、深化《纲要》的学习宣传,提升质量发展意识。

驻马店是一个农业大市,工业基础薄弱,要促进驻马店由农业大市向工业强市转变,必须进一步树立质量发展意识,以质量意识的大提升,促进地方经济的快发展。作为质量工作的牵头部门,一方面,要搞好内部学习宣传,通过专题讲座、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理论研讨等形式,深化对《纲要》的学习理解,做到学深学透、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另一方面,要主动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并通过印发《纲要》学习读本,举办培训班和知识问答,充分调动政府、部门、企业和社会各界学习贯彻《纲要》的积极性,促进《纲要》宣贯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不断增强全社会的质量发展意识,营造政府重视质量、部门推动质量、企业追求质量、社会崇尚质量的良好氛围,引导全市经济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

二、落实质量发展要求,创新发展举措。

近年来,我们驻马店市质监局通过贯彻落实《质量振兴纲要(1996-2010年)》,切实履行质监职能,在质量立市、安全监管、技术机构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绩,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显著贡献。但是,由于受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全民的质量意识不高,企业竞争力不强,尤其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高附加值产品的知名品牌企业不多。《纲要》的颁布实施,对质量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因此,今后的质量工作任重道远。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纲要》,结合驻马店实际,不断创新发展举措,促进全市质量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一要大力实施质量立市战略。进一步强化质量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核心作用,不断增强各级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质量发展意识,着力构建齐抓共管的质量工作格局。二要大力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坚持培育当地优势品牌和引进国内外知名品牌“两手抓”,形成重视、扶持、保护品牌的外部环境,吸引资源等要素向品牌产品和企业集中,不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三要加快检验检测体系建设。不断提升技术机构的标准研发和科技创新能力,为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集聚区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四要加强食品和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强化政府的政策保障作用,加大监督抽查和检验力度,提升质量安全监管水平。五要加强标准计量和认证认可等基础工作。结合驻马店特色农业资源,深入实施农业标准化,推进农业现代化。引导企业与国际、国外先进标准接轨,增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完善企业标准计量体系,为质量安全提供保障。

三、完善质量发展制度,建立长效机制。

宣传贯彻《纲要》是一个长期的工作,贵在持之以恒,关键是要建立长效机制。一是健全质量目标责任制。进一步明确政府负总责、部门负监管责任、企业负主体责任,推动质量责任全面落实。二是完善政策保障机制。按照《纲要》和质量法律法规的要求,促进政府完善食品监督抽查和质量工作的政策,指导企业建立检验检测、产品召回、质量追溯等工作制度,推动各项质量工作目标顺利落实。三是创新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动员全社会力量抓安全,积极吸纳市、县、乡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人员,作为食品和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员,延伸管理触角,提高安全监管实效。四是建立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化平台。在市、县食品安全监管机构、检验检测机构建立食品监督抽查信息化管理平台,对全市质监系统的食品检验数据进行统一收集、分析、处理,实现信息共享,着力提升食品安全分析处理能力,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Copyright (c) 2011-2012 www.jsq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省质量协会 版权所有
主办:江苏省质量协会 地址:南京市石鼓路227号
联系电话:025-83206176 E-mail:jszlw2012#126.com(把#换成@)
苏ICP备11031680号-2 总访问:58719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