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安天下 质兴江淮 ——安徽省质监局服务经济建设推进转型发展纪实
发布:2013/05/02 16:24:10,浏览:1184

质量安徽,美好安徽。2012年,安徽省质监工作亮点纷呈。在时光的递进中,7000名安徽质监人迈开了奋发有为的铿锵步履。

江淮春潮涌,风劲帆正扬。

托举着“建设质量安徽”伟大梦想和豪迈情怀,在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十二字”方针的引领下,安徽质监人提升精气神,凝聚正能量,坚持质量自信,注重质量自觉,实现质量自强,使安徽质监事业的发展实现了好中求快、又好又快,安徽质监的形象在全国的版图上越发鲜活、亮丽起来……

3月1,安徽省政府正式印发《安徽省质量发展纲要(2013-2020年)》,质量安徽的概念被正式提出。

安徽有了一个更加宏伟的梦想——“质量安徽”。这个梦想如号角,在建设美好安徽的新征程中激昂吹响。

风高浪回转 轻舟万重山

2012年注定是一个质量的春天。26,国务院印发《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安徽省质监局迅速组织开展多层次的学习贯彻活动。邀请起草组组长、国务院参事张纲作专题辅导报告,各级领导干部带头结合本职工作撰写学习心得并结集出版。同时提出率先启动编制《安徽省质量发展纲要》。

这一年,安徽省在中部地区第一个启动质量强省建设。

这一年,全国首批大学生义务质量监督员在皖上岗。

这一年,安徽省在省级层面第一个开展首席质量官培训。

这一年,中国质量文化博览园在安徽省合肥市正式启动建设。

这一年,安徽省政府整合成立省质量工作领导小组,构建全省大质量工作机制。

这一年,安徽省16个市全部出台了建设质量强市的意见,设立了政府质量奖。铜陵市、宁国市获准争创全国首批质量强市示范城市。

2012年8月31晚,国家质检总局和安徽省政府在合肥通过现场直播的方式隆重举行全国“质量月”启动仪式暨首届安徽省政府质量奖颁奖活动,在安徽电视台“亚洲一号”演播大厅精彩呈现。当天下午,安徽省政府还举行了质量强省活动电视电话会议,16个省辖市市长、省质量强省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人、省直管县县长悉数到会,规模空前,规格空前,影响空前。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时任安徽省省长李斌全程参加了当天的活动。

循着安徽质监事业发展的每一个前行的足迹,我们感受到安徽质监发展的澎湃脉动。

立足省情抓质量,提高质量促发展。安徽成功举行省部《合作备忘录》第二次联席会议;出台了《关于转变工作作风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十项措施》,“质量引擎”再度发力。各级领导深入企业解决困难,行政审批提速,减免涉企收费项目,全年减免涉企收费9000余万元。帮助企业完善标准体系、质量保证体系和计量检测体系,提高产品质量竞争力。2012111,联合芜湖市政府成功承办了首届中国电线电缆博览会暨质量峰会,为产业发展搭建了质量提升、高端交流、资源共享的平台,探索了质监部门主动服务地方主导产业发展的又一有效途径。节能减排工作再获省政府表彰。计量惠民工程深入推进,在全国首次组织电子计价秤专项整治行动。12365举报投诉热线架起了质监部门服务群众的重要桥梁。

首届安徽省政府质量奖的评比,树立了安徽质量榜样。无为县成功争创特种电线电缆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去年,安徽省新增4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新创建3个省级优质产品示范区,省级名牌总数达到1269个,位居中部第一。

《关于加快推进标准化工作的意见》得到进一步推动落实,明确路线图和时间表。全年新制定1项国际标准,新主导和参与制修订41项国家标准、73项行业标准、新批准发布249项省地方标准。新获批9个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合肥市政务服务中心等4家单位通过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目标考核评估,新启动17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

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得力举措,为安徽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增添了新的动力。这种见微知著的敏锐洞察力,审时度势的深刻认识,服务发展的角色定位,为安徽质监事业的跨越式发展增加了力量,培育了后劲。

用技术监管,靠数据说话。科技是质监部门的特色,更是质监事业发展的立足点、增长点。

2012年,安徽省质监局不断强化质量发展的技术支撑。国家级质检中心建设获得历史性突破,国家特种玻璃质检中心(蚌埠)、国家高分子材料质检中心(桐城)、国家特种电线电缆产品质检中心(芜湖)、国家电子元器件质检中心(滁州)4个中心相继获批。5个国家级中心正式通过国家质检总局验收。至此,全省国家级中心已达19个,居中部第一位。批准建设省级质检中心6家。全系统80%以上的技术机构完成检验检测能力建设达标验收。9个科研项目获得总局立项,组织第二届科技兴检奖评审工作,表彰奖励了16个科研项目。新建最高社会公用计量标准3项,34家企业通过“C”标志认证。检验检测机构首次争创安徽名牌。开展实验室能力验证工作,覆盖食品安全、质量监督、疾病预防、建筑建材等重点领域。加大高层次人才培养引进力度,探索“引智”机制,加强“115团队建设,努力培养学术技术带头人。大规模、多层次、有针对地培养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紧紧围绕质监中心工作,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有计划、分层次地开展干部职工教育培训。如今,以19个国家级中心为龙头,59个省级中心、16个市级技术机构为主干,62个县级技术机构为补充,集检测、培训、科研为一体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体系已经形成,正在源源不断地发挥着“政府实验室、经济发展技术支撑、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自主创新研发基地”的四大作用。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安徽省质监局全面落实国家质检总局“两个专项行动”和省政府“双打”工作部署,深入开展质量安全风险排查整治活动,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违法行为,针对与电梯安全有关事故多发的形势,迅速开展了全省电梯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先后开展食品、农资、建材、汽配、化妆品专项打假“五个战役”。全省质量安全形势继续保持平稳,产品质量抽查合格率达到91.98%,连续9年提高。行业性、区域性质量问题明显减少,规模性制售假冒伪劣现象基本消失。食品省级抽查合格率达到93.9%。特种设备事故率同比下降33.3%。立案查处案件3390起,移送公安机关10起,查处货值6200多万元。建立和完善了执法打假长效机制,实现责任制网络全覆盖。按照“科学执法,打治结合”的总体要求,打假治劣,风云激荡。

安徽省质监局在全国率先开展大学生产品质量安全义务监督员活动,得到总局高度评价,并如星火燎原之势在全国推广。此举被评为全国2012年度“十大地方质监亮点”。白酒塑化剂风险监测工作在总局专项会议上受到表扬;产品质检机构分类监管工作在总局专项表彰会议上作经验交流。

发展是硬道理,文化是软实力。

“车同轨书同文一统度量衡,星分岁地分野总揽天地人,万事有度。”、“量值传递传递美好安徽正能量,标准引领引领和谐社会高质量,质量安徽。”这两幅由安徽省质监局局长朱琳撰写的对联,不仅是2012年和2013年的新年春联,也是安徽质监系统的工作指向。

文化因其无限魅力催生着质量活力。安徽省质监局着力推进质监文化建设,为建设学习型质监、创新型质监、和谐型质监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引擎”。

注重质监文化建设和机关文化活动,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精心设计,注重效果,使近期规划和长期规划分层次推进:一期开展文化进质监活动,建设机关办公楼系列化“文化专栏”;二期建设“质监文化广场”;三期建设“质检文化长廊”。规划的有效实施,突出廉政主题,通过不同的内容形式,体现认同的文化理念。该局因地制宜,有效利用现有场地和空间,重点宣传质监人、质监行业价值理念。坚持按照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十二字”方针,不断创新推进廉政文化建设的新路径,逐步形成内涵丰富、系统完整的质监文化理论体系,提升质监文化层次和品味。

注重环境影响和氛围营造,使广大干部群众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是安徽省质监局廉政文化建设的一大特点。在机关办公场所设置文化宣传栏、文化活动室,省局在办公楼层全部设计了宣传展板和主题词,书法摄影展览已成为常态,把拓展教育载体作为质监文化教育最直接有效的途径。

创新质监文化活动方式,成为传递最富文化感染力的力量。书法展览、演讲比赛、演唱比赛、知识竞赛、千人大轮训、技能大比武,一系列文化活动植根于质监工作之中,让全省质监系统充满了向善、清廉的温暖与正气,逐步成为安徽质监人的普遍价值准则。

大智慧,大发展,大跨越。一路走来,在安徽质监事业发展的奋斗历程中,法制型、科技型、和谐型质监的轮廓更加清晰。

海阔千帆进 山高万木春

质量强,则国强;质量兴,安徽兴。今年,安徽省质监局将进一步增强建设质量安徽、推动转型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挺进全国质量工作第一方阵,加强质量工作的顶层设计和战略推动,进一步突出国务院《质量发展纲要》和《安徽省质量发展纲要》的抓总作用,继续在顶层设计上下功夫,在细化落实上下功夫,在宣传造势上下功夫,在争取支持上下功夫,保持宣传热度不减,推进力度不松,牢牢掌握质量工作的主动权。各级质监部门将把质量工作主动融入各级党委政府的重大规划、重大举措、重大工程,更多地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视角定位质量工作,从政策引导、保障措施、考评机制等方面建立健全推动质量工作的政策框架,努力构建大质量工作机制,推动质量工作在整体提升中实现重点突破。同时,充分认识质量工作在服务“五位一体”总布局中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在促进转型发展和保障民生中的突出作用,不断提升工作水平,聚合促进发展的正能量。深化落实相关措施,逐步将服务发展的成功做法固定下来,形成制度,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把总局和省政府给予的支持政策有效争取到、利用好,积少成多,积小为大,为促进皖江示范区建设贡献力量,努力使皖江示范区成为质量发展先行区和质量安全示范区。此外积极筹办第二届电线电缆博览会暨质量峰会,继续推进质监对外合作互认。

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加快推进标准化工作的意见》,引导和推动全省企业和科研机构抢占标准“话语权”,争夺产业发展“制高点”。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等重点优势领域,强化技术标准研制工作,力争新主导制定国际标准1项,新主导和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40项以上、行业标准60项以上,组织制修订省级地方标准200项以上。抓好在建的14个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4个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建设,启动3个国家级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试点工作,重点推进“安徽省政务服务标准化试点省”项目。积极建设3个平台:基于“两码”的质量诚信体系建设信息服务平台、以标准化为支撑的食品安全生产、流通、消费追溯信息服务平台、安徽省标准化行政管理信息服务平台,进一步提升标准化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从今年开始,在5年内实施标准化“百千万”人才工程,组织开展首次标准化工程师资格考试,启动开展首届“安徽省标准创新贡献奖”评选活动。

科学实施监督抽查和风险监测计划,做到“两个覆盖”:省级监督抽查覆盖所有获证企业,风险监测计划覆盖所有已知食品安全风险。加大对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强化小作坊集中区整治工作。开展食品监管县以下网格化管理试点。推行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安全管理标准化,加强重点行业、重点场所、重点设备和重点环节的监管。建立完善动态监管、安全责任、风险监控、科技支撑、绩效评价、隐患排查治理6大体系。扎实开展好全省电梯安全专项治理,力争取得明显实效。开展特种设备责任保险试点,在公共安全领域的电梯进行远程监控试点,实现特种设备万台设备死亡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目标。

在对电线电缆、防水卷材、电动自行车3类企业实施分类监管的基础上,逐步对许可证生产企业全面实施分类监管工作。以“弘扬雷锋精神、参与志愿服务、服务质量安全”为主题,打造大学生产品质量安全监督志愿服务活动品牌。提高监督抽查及后处理、风险监测工作质量。争取创建23个省级优质产品生产示范区。继续深入开展“双打”行动,加大对食品、农资、建材、汽配和化妆品等产品的执法打假力度,查处一批大要案。加强省际间和省市县三级执法机构的联动,形成执法合力。全面推开企业质量信用体系建设,让守信企业受到激励,让失信企业留下污点,直至进入“黑名单”。对恶意违法、屡次违法、造成重大质量事故的企业和法人代表,探索实行“终身出局”制度。

统筹推进,高端引领,夯实基础,大力加强公共技术平台和质量基础建设,为质量发展和安全监管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一是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传统产业升级、特色产业发展、文化强省建设,争取23个国家质检中心落户安徽。强化国家中心和省中心的建设管理工作。重点推进安徽省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二是加大科研工作推进和考核力度,探索对国家级中心、省级院所和省级中心科研工作提出硬性考核要求。三是全面加强技术机构能力建设,全系统技术机构在今年年底达到基本要求,以较好成绩通过总局考核验收。四是完善全省计量标准体系,扩大全省最高社会公用计量标准覆盖面,满足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量值溯源需求。五是提高认证认可的有效性。继续推进实验室品牌建设。对机动车安检机构实施分类监管,指导建立标准化服务体系。立足质量、计量、标准等职能,既要在转型升级、结构调整、节能减排等宏观层面发挥重要作用,又要在微观层面关注企业发展。

安徽省质监局局长朱琳表示,要坚定走中国特色质检工作之路,按照“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总体要求,突出一个主题(建设质量安徽),实施双轮驱动(推动质量发展、保障质量安全),强化三项支撑(技术支撑、法治支撑、人才支撑),在更高水平上推进质量安徽建设,在更广领域中发挥标准引领作用,以更大决心保障质量安全,以更实措施强化技术支撑和基础保障,以更高要求推进质监部门自身建设,以更大成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在十八大精神指引下,安徽质量将踏上波澜壮阔的时代征程,美好安徽的“质量梦”将会如期铸就。

Copyright (c) 2011-2012 www.jsq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省质量协会 版权所有
主办:江苏省质量协会 地址:南京市石鼓路227号
联系电话:025-83206176 E-mail:jszlw2012#126.com(把#换成@)
苏ICP备11031680号-2 总访问:59047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