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建设质量首善之区为主线,以加强质量安全监管和创新质量发展为重点,对首都2013年全年质量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行动计划》突出了保障和改善民生,突出了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及政府监管与社会参与相结合的理念。”北京市质监局负责人说。
以标准推动节能减排
“以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为重点,实施清洁生产促进工程,落实百项节能标准等年度重大项目任务。”在《行动计划》的第一项重要任务中,直指目前首都最大的质量问题——空气质量。
“按照计划,北京经过3年的建设,到2014年完成150项节能标准制修订工作,初步建成覆盖工业、建筑、交通等多领域的地方节能标准体系。”北京市质监局标准化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市发改委、规划委、经信委、住建委等部门的积极参与下,北京市的百项标准制定计划进行得很顺利,相信能够按照《行动计划》的要求予以落实到位。
据介绍,今年2月1日实施的地标《轻型汽车(点燃式)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北京Ⅴ阶段)》,为改善北京市空气质量和治理PM2.5提供更为严格的门槛。据初步测算,该标准实施后单辆机动车排放的氮氧化物将减少43%左右,对缓解北京市机动车污染、进一步改善空气质量起到关键性作用。
电梯安全责任险年内或试点推广
今年北京市有望在轨道交通等公共场所试点推广电梯质量安全责任保险制度,超高层楼宇电梯也将拥有身份证,并获得量身定制的电梯应急预案……这正是《行动计划》中“加强公共场所和超高层建筑电梯安全监管”的具体落实措施之一。
目前,北京已在地铁等公共交通领域推行电梯制造单位对电梯安全质量终身负责制度,积极探索电梯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和正在开展电梯质量安全责任保险制度的可行性调研,以及对120余处超高层楼宇电梯的摸底排查。其中,电梯安全责任险有望年内在首都轨道交通场所试点推广。
据北京市质监局特设处负责人介绍,在电梯领域引入商业保险手段,能够加速事故发生后的责任划分,避免权责不明、相互推诿扯皮的情况发生,保障电梯乘客及时获得赔偿和救助,为电梯产权方或运营方分散了风险,这也是引入社会资源参与电梯安全保障和监督的有效措施。“在地铁等公共场所试点推广只是第一步,商业保险在数量更大、运营情况更为复杂的住宅、办公楼电梯的运营管理中作用更为明显,这将是电梯安全责任险未来的推广方向。”
强化重大工程质量监管
保障性住房、轨道交通、北京新机场、南水北调、铁路建设……首都今年与民生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工程仍然不少,“加强对重点工程建设施工质量安全监管”,正是《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的重要任务之一。
据统计,2013年北京全年新开工各类保障性住房16万套,竣工交用7万套。各类开工保障性住房及配套项目共170个,约19.8万套,其中公租房(含廉租房)约6.3万套,经济适用房、限价房、安置房合计约13.4万套。2013年计划竣工77个项目,8.8万套。
目前,北京市建委建立了“以区为主、全市统筹”的保障性住房工程质量监管模式,即保障性住房工程实行以属地监督为主的原则,各区(县)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保障性住房工程质量监督执法的具体实施工作,把保障性住房工程作为质量监督执法重点;建委建设工程安全质量监督总站专门设立了保障房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组,对全市保障房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工作实施管理协调。
轨道交通方面,作为我国目前地铁总里程排名第一的城市,北京市于2010年10月启动了轨道交通建设工程安全质量状态评估工作,评估工作持续时间为5年,合同总额为6800万元。今年重点是将这项工作朝精细化方向发展,即评估工作阶段成果精细化、季度差别监管精细化、日常安全质量隐患治理精细化和工程质量监督手段精细化。
“通过加大对工程质量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净化市场氛围;通过建立良好的日常质量监督机制,确保工程质量。”北京市建委负责人指出,对重大工程质量问题敢于说“不”,正是北京建设质量首善之区,落实好行动计划的最好行动。
北京市质监局负责人告诉记者,《行动计划》抓住了空气质量、特设安全等首都质量安全工作的重点,突出了重大工程质量、标准化建设等大量亮点,体现了科技创新、文化创意产业、服务业等首都产业发展的显著特点。相信在《行动计划》的指导下,根据已经打好的基础,首都质监系统一定会按照要求,扎实开展工作,努力建设质量首善之区。(徐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