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走出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就看到来来往往的出租车和公交车车身上都印着“质量至优、诚信至上”、“产业成都、质量领先”的宣传口号。随着这些车辆沿着四通八达的城市道路进入大街小巷,这座城市形成了一道流动的质量风景线。
第5个“质量”
谈到城市发展的质量,往往指的是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和环境质量“四大质量”;然而在成都,人们谈论的却是“五大质量”,多出来的一个“质量”就是成都创新性提出的“产业质量”。
正如市长葛红林所说:“产业质量决定着这座城市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作为国务院确定的西南地区科技、商贸、金融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成都坚持“三产联动、双轮驱动”的产业导向,大力构建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都市现代农业联动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努力把成都建成支柱产业的高密集中区和新兴产业的重要孵化地,牢牢把握西部地区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的战略制高点。
多出来的一个“质量”让我们看到:成都工业以38.1%地区生产总值占比实现了50.1%的增长贡献率,工业增加值增速保持副省级城市第一;成都高新区、经开区迈入千亿元园区行列,电子信息、机械汽车形成千亿元产业集群;成都市全市工业集中度达到81.6%;同时,电子商务、服务外包、智能服务等优势服务业不断向品牌化、高端化、国际化方向发展;成都已建成中国中西部最大、全国第四的航空枢纽;成都成为中西部金融机构种类最全、数量最多、市场规模最大的城市……
于是,成都确立了“产业成都、质量领先”的成都质量发展核心理念;围绕“再造一个产业成都”、推动“成都制造”向“成都创造”转变的目标,形成了“质量至优、诚信至上”的成都质量精神。
从制度化管理走向标准化管理
三大标准体系、23个功能模块、415项具体标准,这就是四川省唯一的行政服务标准化国家级试点单位——成都武侯区行政审批局的标准化管理体系。
从节能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应急管理制度等服务保障标准到局长工作规范、政府服务满意度测评、服务质量改进制度等服务提供标准,武侯区行政服务标准化工作不断实现着“以标准化推进规范化,以规范化促进便捷化”的目标。2012年9月,武侯区行政服务标准化国家级试点工作,最终以98分通过专家组考核验收,标志着武侯区行政审批局从制度化管理走向标准化管理。
武侯区行政审批局的标准化工作只是这座城市全面实施标准化发展战略的一个缩影。在成都,标准化发展战略不仅成为“质量强市”工作的一大抓手,而且成为这座城市加强城市治理的一种手段。这里不仅有全国首个以标准创新为内容的“国家高新技术标准化示范区”和全国首个“城乡物业管理国家级服务标准化试点”等国家标准化试点区;还有指导灾后重建的“灾后过渡安置区基本公共服务”等填补空白的国家标准。不仅有《成都市机动车代驾服务规范》、《成都市商务写字楼等级划分》等与百姓日常生活相关的标准,还有《成都市公共信息标准标准化管理办法》等涉及城市整体形象的标准。在成都,标准赢得了企业话语权、推动了产业发展、提升了城市形象,成为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
全民参与 全民共享
只要拿着手中的购买小票,按照小票上提供的编号,就能查询到所购买肉类和蔬菜的来源信息,了解食品的质量安全状况,这就是成都大力推进的肉菜追溯体系。将物联网技术大规模、多层次、全方位应用于肉菜等食品安全溯源管理,成都已经建成生猪产品、蔬菜流通追溯点位11251个,基本实现了“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的追溯体系。
全民参与、全民共享永远是“质量强市”建设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在成都,改进民生被放在质量建设的重要位置,各种服务民生、保障民生的质量措施使市民实实在在享受到了质量发展带来的好处。
为了全面、客观、实时监测乳制品生产企业开展三聚氰胺检测情况,确保乳制品的质量安全,成都市质监局在国内外首创建成三聚氰胺检测数据监测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可以直接从企业不同品牌检测设备中采集原始分析数据,通过互联网或GPRS网络发送到质监局数据中心进行实时处理,并自动判读出被测样品的三聚氰胺含量。目前,该系统已在成都市7家乳制品企业和市质检院正式投入使用。
为了让农村的消费者购买到质量有保证的商品,成都市商务局专门成立农村市场处,推进村村建“放心店”工程,引导大中型品牌商贸企业到农村建直营连锁店,目前已经建成1000余家农村日用品直营连锁店,净化了农村的消费市场。
市长葛红林曾说:质量是成都的生命。在大家的精心呵护下,成都的质量生命正迸发出新的活力,焕发出新的生机。(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