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质量保安全应树立三种理念
发布:2012/05/22 10:19:48,浏览:2241

唐金金 田 凯

近年来,随着质监系统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提高,政府、社会和百姓对质监部门的要求和期望值也越来越高,面对新的形势、新的考验和新的要求,需要我们质监人克难攻坚,创新思维,走出新路来,更好地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在充分发挥职能,履职尽责的同时,笔者认为做好当前质监工作,应树立起三种理念。

树立“不差钱”理念

一是在服务基层、服务企业方面,在牢固树立“监管是首要职责”的前提下,在实现对企业的真帮扶中树立“不差钱”理念。一要强化自身建设。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高新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产品标准日益和国际接轨,对检测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而常规实验室的装备已远远不能适应检测市场对检测能力的需求。因此,为了增强技术机构竞争力,迎接国外检测机构的挑战,以更好地适应游戏规则,这就要求我们要多渠道筹措资金,在技术设备和实验室建设上多花些钱,多投入一些。不断更新检测设备,打造产品检测平台。提高质监工作效率,节约企业送检的时间和费用。

二要以标准信息应用系统建设为基础,为区域内企业免费提供国际、国内最新工农业生产技术标准,免费提供国外相关贸易技术壁垒破解信息,加快企业产品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的步伐,打破工业发达国家在技术标准方面的非关税壁垒。

三要加大宣教培训力度。从实际情况看,各地普遍存在着部分生产经营者不懂政策、不懂技术问题,造成盲目生产、违规生产,影响了正常的市场秩序,这就要求我们相关职能部门要对症下药,一方面采取印发相关宣传、技术资料,抽调专门技术人员驻厂,对企业进行针对性的帮扶;另一方面邀请业内专家,加大对生产经营者的法律法规和业务技能培训,使生产经营者成为既懂得政策,又可熟练掌控各项业务知识技能的行家里手,促进企业健康、快速、规范发展。

二是在严格执法过程中,坚持人性化执法,在执法工作中树立“不差钱”理念。不要把法律赋予的权力,变成了罚款、谋私的工具。人性化执法,不是迁就不管,该查的不查,该罚的不罚,任由违法行为存在和泛滥,而是在执法过程中增加点人情味,提倡人文关怀,要带着感情做好执法工作。这就要求执法人员要在文明执法的基础上人性化执法,进一步强化执法为民宗旨,突出人性化理念,可对已结案的制假售假行政相对人根据不同情况实施有效的案后帮扶。实行一厂一策,派专人进驻企业,从宣传《产品质量法》、《标准化法》、《计量法》及市场准入等相关法律法规入手,转变其经营理念,指导其按标准组织生产,规范其生产经营行为。同时,对区域内企业因产品质量及质量、标准等问题而引发的区域外被查、被扣事件,派专人帮助协调处理,尽最大努力避免或减少企业损失,让企业真正感受到质监部门是企业的娘家人。而不应把法律赋予的权力,变成了罚款、谋私的工具。

三是在加大质监形象宣传方面,要舍得花钱。社会各界对质检部门的认知程度大小,从某种角度或某种程度而言,取决于质检宣传工作是否到位。这就要求我们各级质检部门一定把质检宣传工作放在一个新的认识高度,在选配好既懂业务,又擅长文字写作的高手,组建一支过得硬、拉得出、打得赢的宣传小分队的基础上,要敢于真投入。要结合各自实际,组建专门宣教机构,设立专项经费,强化与各级新闻媒体的沟通,构建好宣传平台。同时制定出台宣传奖励政策,提高工作人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在对外宣传、人员奖励、设备投入上要舍得投入,把钱花在刀刃上,打造一把质检宣传工作的利剑。

树立让百姓“动”起来理念

食品安全和特种设备安全直接关系到百姓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各地质监部门在强化两大安全监管的同时,还应注重消费者的参与性,形成两大安全监管工作与百姓的“互动”。

一是让百姓在思想上“动”起来。即:不要忽视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宣教工作。加大查处力度固然是做好两大安全监管工作的重要手段,而且是及时而有效的,但有效的宣教工作,如果“宣之有道,教之有理”,可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一方面宣传了我们的职能,树立了质监形象,让百姓对我们的工作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另一方面,通过借助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采取设置咨询台,散发宣传材料、开出流动宣传车等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宣传食品安全知识和食品安全的重要性,使之家喻户晓,进一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识真辨假能力和自身维权意识,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起到遏制安全事故发生的作用。

二是让百姓在实际行动上真正“动”起来。在让百姓思想上“动”起来的基础上,质监部门可借“势”而动,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动员广大群众参与到两大安全监管行列之中。在各乡、村群众中聘请专、兼职安全协管员,使质监部门成为“千里眼”、“顺风耳”,将执法人员的“明”查与群众的“暗”管紧密结合。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宣传、举报、抵制假冒伪劣食品的作用,联合新闻媒体,加大对食品制假售假和安全隐患案例的曝光力度,提高群众参与两大安全监管的意识,形成全社会关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的良好社会氛围,打一场人民战争,构建两大安全监管工作新模式。

树立安全工作无小事理念

海恩法则是德国飞机涡轮机的发明者德国人帕布斯?海恩提出的一个在航空界关于飞行安全的法则。海恩法则指出: 每一起重大的飞行安全事故背后,有29起事故征兆,而每个征兆背后,又有300起事故苗头。每个苗头背后还有1000个事故隐患。几乎所有的灾难都是多个漏洞的叠加。海恩法则的实质是指明了责任缺失。联系到我国目前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虽然现有的食品安全生产法规制度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但只要认真落实已有的规则、规定,很多事故完全可以避免。

有调查表明,如今我国大部分的食品安全事故,都与人们缺乏安全意识有关。按照海恩法则分析,当一件重大事故发生后,我们在处理事故本身的同时,还要及时对同类问题的“事故征兆”和“事故苗头”进行排查处理,以此防止类似问题的重复发生,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海恩法则对我们质监执法人员和企业来说是一种警示,它说明任何一起事故都是有原因的,并且是有征兆的;它同时说明食品安全是可以控制的,食品安全事故是可以避免的。海恩法则启示我们要切实做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还需要讲究望、闻、问、切,在这四个方面下足功夫:

望:即宏观上掌握。对辖区内食品生产企业进行详细摸底调查,不漏一村一企,对其生产条件、设备、从业人员状况、产品质量状况及是否取得卫生许可证、营业执照等情况进行详细登记,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在掌握区域内食品生产企业总体态势基础上,全面建立企业基本档案,并进行分们别类,纳入微机化动态管理。

闻:即倾听企业呼声。一是走下去。深入基层,与生产企业负责人及从业人员进行面对面交流、沟通,通过交流进一步了解企业所思、所想、所盼、所愿,增强工作的针对性,深化与企业的感情。二是请进来。可开设企业接待日,由各相关业务职能科室主要负责人倾听来自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心声,并作好记录,对所反映问题,现场能答复解决的,马上解决,现场不能解决的,实行跟踪服务制,明确具体期限,限期给企业以满意答复。

问:即向一线求策问计。将质监部门职能、相关法律法规及质监工作在当地开展情况制成明白卡或征询意见表,发到每家企业,让企业了解政策,熟悉政策,增强对当地质监部门的认知度、认可度、认同度。对企业有针对性地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和意见,及时归纳梳理,并按业务类别分类,印发到各相关业务职能科室,对号入座,查找各自工作中的不足,建章立制,并适时将整改情况向企业反馈,推动质监工作再上新台阶。

切:即为企业把准脉。针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充分发挥质监部门技术信息优势,对企业存在的疑难杂症伸出友爱之手,急企业之所急,解企业之所难,想企业之所想,与企业结成帮扶对子,实行一厂一策,对症下药,派专人进驻企业,从标准、计量、质检、信息上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规范其生产经营行为,助其发展壮大,打造服务型质监品牌。

(作者单位为河北省保定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Copyright (c) 2011-2012 www.jsq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省质量协会 版权所有
主办:江苏省质量协会 地址:南京市石鼓路227号
联系电话:025-83206176 E-mail:jszlw2012#126.com(把#换成@)
苏ICP备11031680号-2 总访问:59333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