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各功能区域的发展定位和区域特色,找准质监工作的着力点,在各功能区的快速发展进程中充分发挥和体现好质监职能作用。”当前,围绕重庆市委市政府“五大功能区”的总体战略部署,重庆质监系统积极行动,持续深化服务型质监建设,在打造经济升级版、实现质量强国梦的进程中,书写出一页页质监服务发展的动人篇章。
位于重庆西南长江之滨的江津,历来是重庆工业经济的主阵地,这里聚集了重庆齿轮箱、潍柴动力、龙煜铜管、润通动力、玖龙纸业、东风小康、江津酒厂等一大批知名企业。在重庆市新的“五大功能区”发展规划中,江津被规划为城市发展新区的重点区域,未来,这里将成为全市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主战场。
“敢于创新突破,当好发展的好参谋、好帮手。”面对企业数量多、产业门类多、质量水平高低不一这些复杂的局面,重庆市江津区质监局在认真履行监管职能的同时,将服务贯穿始终,边工作边创新,引导企业将发展难题转变为发展先机,通过提升企业老总的质量观念以改变企业员工的质量意识,联合街道、乡镇、园区共同抓区域质量提升,在助推江津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中,留下质监人刚毅强健的身影,收获一片赞誉之声。
如影随形,润物无声。图为重庆江津质监工作人员深入重庆潍柴发动机厂,听企业心声、解发展困难。
敢于创新和突破:服务企业化“危”为“机”,引领行业从“无”到“有”
“我真是惊出一身冷汗。”回忆起两年前自己的产品因为“无证”被查处时,重庆飞洋活性炭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必衍如今仍心有余悸。在食品安全受到空前关注的当时,这家以提供活性炭作为白酒生产加工助剂为主的,全国最大的酒类专用炭生产企业,一度面临着停产整顿的危险。
刘必衍告诉记者,因为他们生产的酒用活性炭在食品及相关产品中当时并无国家和行业标准,公司的产品一直被视作工业产品。“如果不是他们在检查时告诉我,我或许现在还是不知道。”刘必衍口中的“他们”,是重庆市江津区质监局的执法人员。原来,在对辖区食品企业深入监管时,江津区质监局发现了部分白酒生产企业使用的活性炭没有生产许可证。在扣留这些涉嫌“无证”上岗产品的同时,质监工作人员约谈了刘必衍等食品原材料供应企业负责人。
正是这次约谈,成为飞洋活性炭公司一次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转折。在江津区质监局局长刘禾的办公室,刘必衍将企业的情况进行了详细说明,并针对标准、产品类别等表达了企业的困惑和需求。“帮企业!”这是刘禾了解到情况后和单位同事做出的第一反应。随后,她将国家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相关规定,耐心地与刘必衍进行了沟通和讲解,并告诉他必须办理生产许可证才能继续生产。
然而,按照国家规定,企业要办理生产许可证就必须依照国家相关标准执行,没有标准就意味着无法申办许可证。“那我只有停产了!”刘必衍的无奈,刘禾和同事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企业一旦停产,经济损失自不必说,还有上百位工人面临失业,将会影响社会稳定。”在请示了上级部门之后,刘禾斩钉截铁地告诉刘必衍:“你们作为行业的龙头企业,完全有能力牵头制定国家标准,质监部门会全力支持你们!等标准一出台,你们就可以立即申请办证了……”
一席话,让刘必衍茅塞顿开。“完全有能力”更让刘必衍坚定了“第一个吃螃蟹”!
此后,在江津质监部门的引导下,刘必衍带领企业技术人员开始了从无到有的标准制订之路:查资料、搞调研、请专家、做实验……这期间,江津区质监局标准化科科长王伟与刘必衍成了“熟人”。王伟回忆,因为经常在一起研究标准的制修订工作,他对酒用活性炭的了解从过去的听说,到如今几乎成了半个专家,自己也对这一工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功夫不负有心人。今年1月,由重庆飞洋活性炭制造有限公司主要参与制订的《食品添加剂植物活性炭》国家标准正式发布实施。随后,该公司采取了一系列质量提升措施。江津区质监局食品科工作人员介绍,为帮助企业顺利办理生产许可证,他们协助企业拟定了详细的整改方案,涵盖了厂区环境、机器设备、产品存放等硬件条件,以及员工素质、质量控制、科研投入等软件实力的提升和改善。
今年8月,重庆飞洋活性炭制造有限公司顺利通过验收,成为国内活性炭领域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的两家企业之一,并重新赢得茅台、五粮液、习酒等国内知名白酒生产企业的大批订单。
从遭遇发展瓶颈时的一筹莫展,到化危为机,重新抢占市场先机成为行业引领者,重庆飞洋活性炭制造有限公司的困境突围,在不少行业人士看来颇感意外,毕竟在短短数月内一个企业的努力改变了一个产业的发展。但在刘必衍看来,如果当初质监部门只是简单予以行政处罚,如果没有质监部门给予“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引导,如果没有制修订标准和申请获证过程中的持续帮助,他们企业不可能完成这项曾经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对此,江津区质监局局长刘禾认为,质监工作既要注重严格监管与服务发展的有机统一,又要注重原则性与灵活性的有机结合,因为只有真正了解企业、关心企业、服务企业,才能推进服务型质监建设,助推地方经济社会加快发展。
从“大佬”到“大脑”,从街镇到园区,让质量强区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武器
苹果手机为何会受到全世界的追捧?中国人为什么要选购国外的婴幼儿奶粉?质量如何更好地推动GDP增长和经济结构转型?日前,受江津区人民政府之邀,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著名经济学博士程虹做客江津《聚奎大讲堂》,作了主题为“质量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作用”的质量发展专题报告。
在报告会现场,重庆齿轮箱、潍柴动力等一大批参会的企业主要负责人,对记者讲述了他们感受到的此次会议的“不一般”——会上,他们被安排坐在报告厅的最前面,然后是镇街、园区的负责人,最后才是政府部门的负责人,在这以前是很少见的;企业家不只是聆听者,更是思考者,会后的这段时间,仍有好多企业还自发地在一起参与讨论,提出感受和意见……玖龙纸业(重庆)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剑波坦言:“很受益,就好像大脑经历了一次前所未有的洗礼。”他说,企业在形成一定发展规模后,如何通过整体质量管理提升来实现企业新的跨越,是他们正在思考和摸索的问题,程虹教授的报告会给了他很多的启示。
花椒是江津特产,也是当地百姓增收的主要经济作物。图为质监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花椒标准化种植。
“这次报告会是江津对质量强区建设的再动员与再鼓劲,全区上下要进一步增强质量发展的意识,纵深推动质量强区战略,把质量作为全区经济发展的关键武器。”江津区政府副区长李祖明告诉记者,企业是质量发展的主体,镇街、园区是质量强区的重要推动者,这场报告会对这些“大佬”的大脑,已产生质量意识的“再共振”。同时,他们已将报告会制作成视频光盘,发放到辖区的企业。
此次报告会所产生的持续影响,在江津区质监局意料之外。
为更好地将服务与全区质量水平的提升相结合,自今年以来,该局由局领导带队,分别对辖区的重点企业和重点产业展开点对点帮扶。
在深入帮扶潍柴动力时,质监人员认真听取了企业发展状况和质量工作情况的介绍,详细了解了企业的困难。针对企业争创“市长质量管理奖”、基础管理、体系建设等需求,他们表示:质监部门责无旁贷,将落实专人、明确时限,及时妥善地为企业帮困解难。
截至目前,江津全区累计培育中国名牌3个,重庆名牌62个,重庆知名产品17个,重庆市市长质量管理奖1个、提名奖1个。全区规模以上企业质量大调查和测评覆盖率达95%;全区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全市排名第六;全区企业建档更新率、产品风险监测率和生产许可证后监管覆盖率均为100%。
“创新工作模式,提高质监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这是江津区质监局在加快服务型质监建设、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过程中一直坚持的理念。目前,他们正围绕质量和标准战略,以鼎山街道社区综合服务标准化示范项目为依托,创新城乡结合型社区综合服务标准化模式,增强项目示范性和带动性;以特色效益农业建设中技术标准缺失为突破,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力争在质量上有保障,在数量上有突破。同时,加强与区级各部门合作,借助更多政策、项目、资金、信息等资源平台,发挥质量强区和品牌推进等方面的作用,持续释放正能量,为江津城市发展新区的新定位作出更大的努力。
记者手记
走群众路线 做服务典范
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全国上下正如火如荼;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党中央对转变政府职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统一部署。如何落实,才能避免流于形式,怎样开展,才能让价值和意义有效体现?
在江津,我们看到了这样的实践和实践带来的切实成效。
江津花椒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是重庆的一张名片,也是带动江津60万椒农增收致富的特色经济产业。江津先锋镇绣庄村“江津花椒”地标产品示范点,椒农马世培告诉记者,他今年已经参加了三次质监部门组织的相关培训,不仅学习到了花椒的栽培技术,还学到了江津花椒的执行标准、卫生要求、产品检验等知识,同时,他还了解到江津花椒要按照统一品种、统一种植区域、统一农资、统一技术规范、统一包装销售的“五统一”标准进行建设,才能让花椒产量大、质量高、效益好。
深入花椒生产加工企业、花椒交易市场进行执法检查和监管,无论是对企业在生产加工流程、品牌包装和地理标志使用等进行指导,还是走进花椒种植基地和农户,将标准化种植技术带入田间地头,确保特色经济产生特色效益……当地的花椒加工企业及椒农,对区质监部门的这些服务称赞有加,在他们看来,这样的职能部门是“真正在为农民、为企业做实事”。
江津区质监局助推农民增收致富,引导产业健康发展,是重庆市质监系统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建设服务型质监的一个缩影和一个侧面。在合川,质监服务玻璃产业困境突围;在巴南,企业老总写信给当地党委政府对质监致谢;在北部新区,全国仪器仪表知名品牌示范区在质监力量的推动下,成为地方经济腾飞新的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