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改变发生
发布:2012/07/30 11:07:56,浏览:1420

三大知名运动品牌进行了如下对话:

耐克:“我就是老大,想做什么就做什么:Just do it(想做就做)!”

阿迪达斯:“别以为你是老大,我做老大也是可能的:Nothing is impossible(没有什么不可能)!”

李宁则弱弱地说:“我觉得吧,其实在中国我也许也有机会:Everything is possible(一切皆有可能)。”

这个段子虽有“长他人志气、灭自家威风”之嫌,却不能否认其中也有一定的事实依据,就对话体现出的这3个体育运动品牌之品牌个性而言,还是相当准确的。耐克霸气、张扬、激情,阿迪达斯自信、沉稳、老辣,与这二位相比,李宁则显得柔弱、犹豫、没脾气。如果真如戏剧理论所说“悲剧只有两种——命运悲剧和性格悲剧”,那么当下李宁的市场遭际所具有的悲剧意味,或可视为是其性格缺陷的必然结果吧。

不久前,在西班牙注册的李宁体育服装公司宣布破产,有人认为这一事件释放出了李宁海外扩张策略失利的信号。而稍早前执掌李宁帅印10年之久的CEO张志勇退任,创始人李宁重新出山掌管公司,这一重大人事变动也为李宁近两年的改革失败提供了确凿证据。今年6月,李宁公司发布的业绩预警公告显示,与去年同期相比,预计公司今年第四季度鞋产品订单金额将有两位数的降幅,服装产品订单金额也将有超过20%的降幅。另有数据显示,2011年李宁公司实现净利3.86亿元,不仅在5大本土体育用品商中排位垫底,而且不及排在倒数第二的匹克净利的一半。

当年本土体育用品品牌“一哥”竟堕落至此,李宁的“悲剧”意味够浓的。既然其他本土品牌“小弟”都个个长大且混得相当不错,那么将李宁的“流年不利”归罪于市场和命运显然有失公允,必须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自己身上”的问题在哪儿?性格的犹豫,这导致了战略的犹疑。分析人士认为,不管做什么品牌,必须强调专注,体育品牌更是如此。比如耐克就一直追求为热爱运动的人提供专业的运动装备,这就是它的品牌功能性定位。耐克从创立开始就专注于运动,它紧紧抓住运动这个越来越受人们重视的领域,专注于为热爱运动的人们提供运动装备。而李宁却缺乏这种专注,其在品牌功能性定位上一直给人一种泛滥的感觉。其定位一直在运动与休闲之间摇摆,导致消费者无法判定它到底是主打运动还是休闲。

品牌定位的不准确也会让目标消费群变得不确定。虽然李宁一直致力于将目标市场锁定为年龄在14岁~28岁的大中城市中喜爱运动、潮流时尚的年轻人,但统计显示,李宁实际的核心消费人群却是年龄在18岁~45岁的二级城市中的“非体育用品重度消费者”。或许是意识到了自己存在的问题,李宁在2010年修改了公司logo,并将宣传口号改为“Make the Change”(让改变发生),进一步确定了以年轻人为目标群体的战略。但这样做的直接后果,是在还没有真正吸引到新的消费群的时候,又很容易将原先的忠实顾客赶走。

上世纪90年代的阿迪达斯也曾受困于性格局限,面临“改变”之痛。为了应对咄咄逼人的耐克,阿迪达斯决定重振品牌,喊出“A make your own B”(Adidas 是你身体Body的部分)的口号,这句表面看来自然、平和、收敛的话,却让人感受到一种内心的震撼,彰显了阿迪达斯隐形而强大的气场。现在李宁也走到了必须改变和突破自己的历史节点上,或许要经历一次蜕变式的阵痛。当然,这种蜕变不是蜈蚣蜕皮那样的简单身体变化,而是从蛹到蝶的质变飞升,是品牌理念的彻底改变,并让这种改变实实在在地发生。

(胡立彪)

Copyright (c) 2011-2012 www.jsq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省质量协会 版权所有
主办:江苏省质量协会 地址:南京市石鼓路227号
联系电话:025-83206176 E-mail:jszlw2012#126.com(把#换成@)
苏ICP备11031680号-2 总访问:5846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