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发布会通报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产品质量领域违法现象仍然较为突出,尤其在农资、儿童产品、装饰材料、汽车安全等重点领域质量违法案件频发,酒精饮料、肉制品、手机、水泥及其制品、豆制品等成为产品质量投诉的重灾区。对此,质检总局表示正在加紧研究制定系列措施,加快完善质量标准体系和产品安全监管体系。
一是加快推动制造业质量升级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质检总局将联合国资委、工信部等部门共同起草《关于加快推动制造业质量升级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拟报请国务院印发实施,明确制造业质量升级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构建制造业质量升级的长效机制。
二是研究构建我国产品安全监管体系。为了保护消费者人身财产和社会公共安全,质检总局近年来在借鉴发达国家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大力推进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控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下一步,质检总局将加快建立完善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控体系,健全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和技术支撑体系。
三是推动企业建立质量首负责任制度。在产品生产、流通和销售全过程中,哪个环节发现质量问题,就由哪个环节的生产经营者负第一责任,先行进行赔偿,倒逼生产经营者强化质量管理,对上游供货、下游经销严格审查把关,形成层层追溯、相互监督的机制。
四是完善质量信息发布制度。质检总局将进一步加大监督抽查结果的公开力度,积极推进质量失信“黑名单”制度建设,整合质检系统现有的进出口商品质量检验、消费者投诉、执法打假、特种设备安全等质量信息资源,结合每季度的质量状况分析,完善质量状况发布制度,通过媒体及时向社会发布质量安全信息,为公众提供服务。